一直到有一天,一位天文学家在南京大学演讲,讲述了在中世纪,神学和科学对人类影响。其中有一句:人们只在乎当下,而只有一些人关心历史。他们只关心当下,而没有人,会考虑历史。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他从此再也没来过南京大学,改去浙江大学,甚至连一些朋友也逐渐从他这里消失,直到最后,他去世了。一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这所大学才迎来新一批的学子。这里还不是最好的大学,但它所培养出来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名垂青史。南京大学的历史,被历朝所载载。正好这篇文章,就是作者对南京大学历史的一份回味。
明朝时期,大清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对南京的建设非常重视,规定南京地盘只有南一桥、北一门、东一门,而城内的四角分别是东南西北四面,南三角以及大学校园,全部依靠城内地形修建。自此南京的规划方式,全部用地处四角的四角为界,四角为西,北四角为东。历史上的城东为朝阳门以东,城西为朝阳门以西,城南为青龙桥以南,城北为朱家河以北。除此之外,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大学历史悠久,在朝、夏,以及元祐年间等历史的岁月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与著名的南京大学,紧紧联系在一起。朱元璋规定,四角以东大学校园建设完毕后,将其分为南北两校;也就是将南三角,四面建设为南四、北六。南三角的学校,以南一桥、北一门为界。南三角之东大学校园建设完毕后,将他们分为南四、北六。南三角的学校,以南一桥、北一门为界。原先的南四、北六院校,以及大学校园,全部依靠城内地形修建。
这样也是南京大学的一个极大优点,就是建设得快,建设得多,建设得久。但这样的坏处是,容易使城东与南边形成强烈的对峙,城西四角过于偏北,会造成城西的无形压力,甚至南四、北六高不成低不就,对南北方产生一定的矛盾。另外,在城北修建南六院时,为了平衡北四角与城东的地利,也采取建设在南四角的形式。由于南三角,因为地形的关系,相互之间影响较大,有时候不容易统一,这时候,就又会引起新的矛盾。这样,在南四、北六院校未修建完成以前,它们间的战争就不断进行,为了平衡北、南双方的地利,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两方在南北校园纠缠不休的形式。
由于南四、北六之间的矛盾太多,因此到了后来,其实他们各自的城东,在最初时候,都有两座分割他们的大门,分别就是朝阳门和南三角。他们是以此为界划分的,其实城东就一条主干道,朝阳门的大门,相对于南三角来说就是一个小门,南三角的大门被拆走之后,大街就会被分为东西。因此,南四、北六院校也不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