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530739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理工星”,并向学校颁发了小行星命名证书。
“南理工星”到太阳平均距离为4.70亿公里,与地球最远距离达7.15亿公里。小行星命名是宇宙星空中唯一可由发现者提出命名,并能得到世界公认的新天体命名,具有国际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
闪耀星空的南京理工大学,简称“南理工”,其由国内军工科技最高学府“哈军工”分建而成,历经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期间三地办学、四易校名,十次变更隶属关系,始终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
南理工声名显赫。国内高校中,南北理工遥相呼应,均为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南理工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7年南理工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
南理工特色明显。现有20个专业学院,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其中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工程学进入前1‰。
聚力建设“智能兵器与装备”一流学科群,通过开展两轮校内专业评估调减10个本科专业,增设智能制造等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重点和特色专业涵盖全部主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1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通过认证专业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14位,工信部高校第2位。
南理工硕果累累。近年来,南理工持续“强陆、探海、拓空、向天、扬信”,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去年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实现“十三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奖“五大奖种”全覆盖。
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南理工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并列全国第一,成为全国第七所捧得“挑战杯”的高校。去年又取得“互联网+”大赛5金9银的历史最好成绩,包揽“挑战杯”三大专项赛特等奖,金奖数排名全国高校第五。
南理工大师云集。正所谓有大楼并不一定有大学,有大师才能有大学。
去年,南理工陈光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付梦印教授、特聘教授王明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增选取得历史突破,现有两院院士25人。
仅去年一年时间,就有343名青年才俊加入南理工大家庭,新增省部级以上人才项目入选者122人次,其中国家级重点人才项目51人次,人才队伍建设攀上新高峰。
南理工就业率高。南理工始终埋头深耕沃土,不断向下扎根,育人之树更加枝繁叶茂,先后获评国务院“全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5项创新创业类国家荣誉,成为全国仅有的6所获得5项创新创业类国家级荣誉的高校之一。
建校近七十年来,南理工累计培养输送近30万名各类人才,国防就业率达35%,其中15人当选两院院士。毕业生就业分布遍布全国,就业地区范围排名全国第5位。
目前南理工毕业生就业率达98.01%,且大部分集中于长江经济带,就业质量排名江苏第2位,全国第30位。
南理工环境宜人。坚持立足南京、面向江苏,不断延伸和扩展办学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
其中南京校区是核心校区,是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这里的二月兰,与武汉大学的樱花,成为长江沿岸高校的亮丽风景线,也是一张极具魅力的高校名片。
江阴校区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主要打造前沿交叉学科先试区和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的科研试验基地和水下科学试验中心等正在筹建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这就是南京理工大学,你有什么补充,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