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高考

探索“1+2+3”应用型高校专业实践育人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校人才培养和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寄语青年学生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离不开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依靠以知识技术传授为主的理论课堂,更要依托以职业经验积累和劳动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课堂,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实践育人模式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构建一个平台,打牢实践育人根基

构建优质、高效的专业实践育人平台是一项基础工程,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学生实践能力有效提升、校企合作互动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平台构建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紧贴学生需求,把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作为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平台构建应该坚持实效导向,紧紧围绕地方社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实际,重视实践过程跟踪管理,避免“走马观花”式低效能学习,拒绝“假、大、空”式实践教育活动;最后,平台构建还要坚持开放发展原则,与地方政府、行业现有相关平台相适应,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互补,促进校内、校外各类教育资源互通共享。2021年,常州工学院全面实施“万生进千企、百家进校园”行动,构建了统筹全校学生专业实践全局工作的“双进行动”平台,明确了行动目标、具体任务、保障措施和考核要求等,将学生生产实习、寒暑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多种专业实践进行有机整合、协调开展,为学生积累职业经验,培养专业情感,提升劳动能力创设良好条件。

打造两个模块,实现校内校外互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是必然趋势、必经之路。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要重点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与操作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生产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更多与企事业单位、企业家或管理人员、劳模工匠或业务骨干沟通交流的机会。常州工学院重点打造了“万生进千企”“百家进校园”两个模块,打通了“走出去”与“请进来”双向通道。

“万生进千企”模块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以班级、团队、小组等多种形式赴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活动,可结合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开展,内容形式包括参观学习、岗位体验、志愿服务、顶岗实习、员工访谈等。“百家进校园”模块的主要任务是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企业家、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来校讲课、专题报告、座谈交流等,可结合“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主题活动、“信仰公开课”等开展。为确保两个模块工作推进落地落实,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全校每年组建“万生进千企”实践团队200个以上,开展“百家进校园”活动100人次以上,根据二级学院规模、特点等进行合理分配、责任到人,“双进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团队、活动进行备案管理,并做好考核工作。

加强“三个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一是要加强专业实践项目化建设。通过项目化管理,对专业实践的时间范围、实践资源和质量标准进行限定,使团队高效、高质完成目标任务。加强项目化建设一方面要注重数量的提高,除一般性假期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校级及以上项目外,还要多方筹措资源,拓展二级学院院级项目、企事业单位项目的立项途径,为学生团队提供更多机会;另一方面要注重质效的提升,项目审批单位要加强项目跟踪管理,按照“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的要求,做好动态控制和节点掌握,推动各类项目有条不紊开展,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要加强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学生专业实践中,指导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各类专业实践团队中实行“双导师”制度,学生团队在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践任务。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在教师选聘上花功夫,从整体上考虑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吸收横向科研较多、专业实践经验丰富、与企业联系密切的校内教师加入;其次要出台政策,校内教师要给予一定工作量认定,建立评先评优机制,将评优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挂钩,企业教师也要落实明确的、合理的报酬待遇;再次是要明确工作职责,每年对指导教师进行考评,切实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最后还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师德师风、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要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搭建实践基地,打造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多功能实践生态,为学生提供更加稳定、优质的实习实践环境。为确保实践基地可持续、科学化、规范化运转,首先校企双方要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共同制定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和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双方职责和任务;其次双方要依托基地持续扎实开展实习实践活动,明确实践人次和活动数量要求,加强考评,避免实践基地成为只挂牌不营业的“空壳基地”;最后实践基地还要不断拓展功能,促进校企双方在教师实践、科研攻坚、科技查新、党团共建、志愿服务、图书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入合作,增强合作黏合度,最终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支持。

(作者为常州工学院团委副书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