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苏州大学四年数据, 揭示了就业“冰火两重天”的事实!

最近几年的就业压力,有些试剑石的感觉。就业形式好时,似乎每个高校都是“烈火烹油”般的,各个专业的就业也是不分伯仲。一旦就业遇阻,在号称“史上最难”的时候,分化就出现了,即便同一个高校,不同的专业间,就业质量也是“天上地下”。

就业压力会持续存在,智能制造带来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对每个专业,以及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今天,我们以苏州大学为例,聚焦近四年的各专业就业质量与变化,看一看即便身处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苏州,背靠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资源,这家高校四年的“兴衰”!

说明一下,下图数据全部来自官网,由勋哥本人整理汇总。

一、本科生就业流向中,教育行业占比稳定!

下图为2018-2021年度本科毕业生就业行业统计数据,其中2018年本科就业占比13.04%,2019年就业占比12.49,2020年占比17.55%,2021年就业占比12.77%。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中,流向教育行业的本科毕业生,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其中原因,与苏州大学的历史和现状有关。

1952年中国内地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师范类专业招生,所以本科从教占比稳定。

从数据来看,如果你选择师范专业,就业相对来说还是有保障的。

二、2021年是工程技术和金融行业的"劫难",毕业生比例萎缩严重

“冰”的寒冷出现在流向制造行业的就业面。从2018-2021四年就业占比数据可以看到,流向工程技术类岗位和金融类岗位的毕业生占比,急剧萎缩!

2018年,工程技术人员占比14.91%,2019年为22.58%,2020年24.15%,到了2021年这个数据急剧下降,占比只为2.74%。

2018年金融业务人员占比为5.78%,2019年6.42%,这两年数据还比较稳定,到了2020年占比为5.82%,2021年急剧萎缩到3.47%。

这几个流向四年间发生了相对较大的变化,但在经济发达省份,尤其是对工程类学科需求较大的高端制造行业密集的江苏,这所211大学相关行业毕业生流向占比的显著变化,值得所有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多加考虑!

工程技术人员,基本上与工科类专业密切相关,上面的工科类专业,到底是哪些出了问题?目前没有数据来佐证,从就业数据的变化来看,如果将来我们要选择苏州大学的工科专业,给出两个建议

1、可以以学科评估的指标为参考,尽可能选择学科实力在前的学科专业

2、要结合学校的考研升学、就业数据,尽可能选择考研升学率较高,就业相对稳定的专业

三、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占比急剧放大,原因不明!

大家只要仔细对比四年的就业数据,你就会有一个感觉:2021年展示的就业数据缩水了。如上图所示:2018-2020年的就业职位数据,条目更多更细,到了2021年很多条目的就业数据,不见了

什么原因?为什么这么处理?不知道!但刻意不说,刻意忽略,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吧!

还好,还有些统计条目数据没有变,但这肯定会影响到对比分析!所以提醒大家,目前的分析因为统计标准不一样,可能会有点偏差,请大家谅解。

2018-2020年,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占比变化不大

2018年占比8.97%,2019年占比6.92%,2020年5.56%,但2021年占比急剧扩大至11.97%

相比2020年,2021年占比比例翻倍了原因在哪?说实话不清楚!

商业和服务业是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仅是我的个人猜测!

四、勋哥观点

1、在校生,要积极应对变化,早做准备,早做谋划!

从四年就业职业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职业数据占比就很稳定,有的则波动很大。

就业职位的占比变化,反映的当下就业的整体形势,在校学生和家长都必须积极地面对这种变化,早点关注这种数据变化,针对变化,利用在校生的优势,了解变化背后的原因,提前做准备,提前做谋划!

千万不要简单地以考公,考研作为应对变化的主要手段。

以苏州大学的公务员数据为例,2018年本科公务员就业占比2.99%,2019年为5.29%,到了2020年又降到了3.91%,2021年为3.69%,公务员就业占比总体不大,又相对稳定!如果你把考公当作应对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就业极度不确定,考公竞争越来越大的未来,你将如何保证自己的就业质量?

2、在志愿填报选择专业时,考生和家长都必须正视这种变化,提前布局,尽可能做到在规划时领先一步。

当经济下行时,考生和家长选的专业,尽可能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一致,顺势而为,尽量选择学校优先发展,倾斜资源的专业和学科,不能只选大学的牌子,而放弃专业的里子。

把就业、升学、学校学科专业实力、学校的发展规划定位结合起来,整体考虑,利用学校的大船来应对未来的风险,这才是可取之道!这些工作,必须在志愿填报前早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