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福明同志治丧办公室2023年1月2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政协江苏省第七届、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胡福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2日6时4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87岁。
“春风第一枝”,引发了全国“真理标准大讨论”
胡福明,1935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江苏省社科院院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打倒,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做教师的胡福明和同事们一起,以饮酒吃蟹的方式来庆贺,并积极投身批判“四人帮”的斗争中。然而,面对“两个凡是”,拨乱反正变得寸步难行。胡福明认为,“两个凡是”是阻挠拨乱反正的根本症结,只有将其破除,中国才能前进。出于理论工作者的责任感,胡福明暗下决心,他要正本清源,恢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1977年7月,胡福明的妻子因病住院。陪夜时,他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带到医院,在病房走廊的椅子上草拟文章提纲。瞌睡了,就把3张椅子拼起来躺一会,醒了再看、再写、再改。5天后,妻子出院了,提纲也大致写成了。9月初,胡福明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8000字左右的文章,寄给了《光明日报》。
后来,其他一些同志参与研究修改这篇文章,数易其稿,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公开发表,新华社当天转发全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也于次日全文转载。
这篇以胡福明为主要作者的文章,被誉为“春风第一枝”,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引发了全国“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催生了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他说,在南大哲学系教书的时光最幸福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代表人物。2019年9月25日,胡福明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2020年10月18日,胡福明荣获南京大学哲学系“最高贡献奖”。
1962年,胡福明先生开始在南京大学政治系(哲学系前身)任教,他以严谨的治学、敏锐的眼光言传身教,成了哲学系众多同学授业解惑的人生导师。“在南京大学教书的时光是自己一生中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结合实践最宝贵的机会。”在南京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之时,胡福明先生深情回忆了在南京大学的工作生活。他还勉励年轻学者专注学术,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主要的理论品质,哲学研究在根本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永远忘不了他老人家鼓励现在的后进学子们,鼓励大家读原著,坚持思考。”得知胡福明教授去世的消息,南京大学哲学系李跃华老师十分悲伤。李跃华告诉记者,最后一次接到胡福明教授的电话,是去年自己在云南时候。“最近几年,每年都会聆听胡福明老师的教诲。前年南哲百年系庆,我采访了很多系友,知道了胡老更多故事,他的严谨治学,他对学生的关心、鼓励,以及和学生打成一片。时隔多年,当年的学生们已经在社会上有所成就,但是,大家都很怀念和感谢胡老师当年对他们的鼓励。我也把这些故事讲给同事和学生听,希望大家继承胡老师的精神。”李跃华说,“采访了众多系友后,我感觉胡老师那篇文章不是偶然,是必然。后来我看他时,和他聊过这话题,他老人家承认。他还说,希望学校现在的实践课要继续下去。”
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孔伟宇,曾多次作为胡福明教授的陪同人员出现在各大场合。今年9月份胡福明老师的一次拍摄,给孔伟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推着胡老师来到讲台上,胡老师顿时容光焕发,讲起学术、生产力等话题滔滔不绝,一讲就是半个多小时。后来,考虑到胡老师的身体原因,我们不得已打断了胡老师的讲授。”
“胡福明老师平易近人,见到我就会喊‘小孔’,偶尔还会和我开开玩笑,是一位风趣的长者。”孔伟宇说,只要一提到学术,提起在南大哲学系教学的时光,胡福明老师总是精神焕发,“胡老师说,在南大哲学系教书的时光是他最幸福的日子,我想这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