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高考

遗憾!这8所大学,有211实力却没有头衔!

今天给大家盘点的这几所院校,有响当当的实力却遗憾没有211头衔,分别是:

1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位于南京市,是一所以化工、建材见长的高校,明明不是211院校,可在全国科技成果排行榜上却跃居前20,且拥有的杰青、长江学者数量放进985高校排行榜也能跻身中位。

另外,其在学科方面也是很强。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A类等级(全国前2%~5%),材料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获得B+等级(全国前10%~20%),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位列全省第一。

至于为什么没有被评为211,普遍认为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南工在江苏。而江苏的竞争很大,有南大、东南、南航、南理工等一众名校,国家为了兼顾地区平衡,所以不能给江苏太多的211名额。

2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由于前身是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的缘故,该校机械类专业比较突出,与合肥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并称为机械四小龙。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B+,综合实力在省内多次排名第一。

因此,燕大的实力并不弱于众多211,应该算有中等211水平。但很可惜,在当年评选时却没有把握住大好的机会。据说是当时和河北工业大学争夺省内唯一一个211工程大学名额时,因位于稍偏远的秦皇岛而落选,总之是一种遗憾吧!

3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位于湖南省湘潭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国家评定全国88所重点大学,进行重点扶持。目前来说这88所高校大多都已评为985或者是211,但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原因,湘潭大学没有被入选211,令人唏嘘。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湘潭大学的名气渐渐被省内一些高校超过,不得不说,该校的一些重点学科仍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湘潭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和法学获评B+,公共管理、化学工程技术与技术和材料工程与科学获评B。尤其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上的就业前景甚至不亚于千年学府湖南大学。

4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依托繁荣的经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几年发展超级迅猛,堪称内地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

硬件设备、科研设备、居住环境国内翘楚;师资水平上,集合了各个名校的领军人物;周围还有一堆行业巨头,实习、就业机会特别多,例如腾讯、中兴、阿里分部、联想、百度分部等。

此外,深大也有着非常强大的专业集群: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网络工程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可惜可能由于太过年轻缺乏底蕴,学术积淀还不足,无缘“211工程”头衔。

5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坐落于长江、古运河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也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

扬大的实力是有目共睹,数学与应用专业,农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兽医学等专业是国家王牌专业并且扬大还是全国首批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

照理说,这种标配本身在全国高校中已经属于中上游了,但由于是在高校林立的江苏,依然只能无奈落选211。

6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曾是财政部直属高校,六大金刚之一,前身是江西省立商业学校,是一所知名的财经类高等学校,经济学和管理学实力雄厚,也培养了很多财经类的干部,名人和人才以及成功商人。江财在江西人的心里,地位还是很高的。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江财的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评A-等级,工商管理获评B+等级,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获评B等级,公共管理获评B-等级。

因此,不管是学科实力上还是就业质量上,江财都够得上211的称号。但因在当时省内名额有限的情况下,综合实力不足,也就错失了“211”头衔。

7东北财经大学

老一辈人经常会提起财经院校中的“老四所”,而这“老四所”就是当时全国范围内的四大财经名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

而如今,曾经的“老四所”里面有3所都已经是“211工程”高校,唯独东北财经大学因为一些原因,遗憾未能进入,和江西财经大学是一对难兄难弟。

目前,东财是政部、教育部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要知道很多“211工程”大学在国家重点学科上都非常苍白。

8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是云南省科研规模最大、科研平台层次最高、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最多的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小清华。

作为云南省理工科类的王牌院校,很多专业都不比一些知名学校差,该校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重点学科9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行列。

就业的话,整体来看它在西南几省的地位等同于211,学校跟云南省本地绝大多数企业都有合作,就业率比较高。并且昆工现在还积极走出去,逐渐跟江浙沪、广东等发达省份城市进行校企合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