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聚焦课程变革! 南京一中这场教育论坛含金量十足

10月27日,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指导的南京市第一中学“改变我们的课堂”第五届高中学历案研究论坛开幕。论坛为期一天半,既有关于新课程变革、育人模式探索的专家讲座,也有来自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学校的经验分享,还有来自江苏、河南、浙江、广东、四川5个省的32位优秀教师带来的精彩课堂,大咖云集,干货满满,

信息量巨大,含金量很足

既是成果展示会,也是教师培训会

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张利明在致辞中表示,南京一中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多年来在教育创新、教学改革、育人方式变革等方面,引风气之先,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此次举办的高中学历案研究论坛,契合南京教育发展的新机制,是推动南京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也是努力提升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改革实践的务实举措。学历案研究聚焦教学、深耕课堂,切实解决了课堂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虚假学习、游离学习等问题,真正实现在课堂情境中最大化的“在学习、真学习”。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会议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菜单,有学术的报告,有教学的展示,还有经验的分享,既是一次高中学历案设计运用的专题研讨会,也是一次高中课程改革10年探索的成果展示会,还是一次新课改背景下素养导向学科育人的教师培训会。虽然时间不长,但信息量巨大、整个内容丰富、工作量饱满、含金量十足,论坛的立意务实、内容显实、过程扎实,必将进一步扩清我们高中质量研究的行动路线,进一步推动高中课程与教学的深化改革行动,进一步促进高中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家讲座:

不能用“旧船票”(旧教案)去登新的“客船”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崔允漷在《新课程需要“新”教案》学术报告中提到,正如我们吃饭中西餐都有出菜程序,例如中餐是冷菜——热菜——汤——点心——水果,学生的学习也应该经历有组织地学习。

崔允漷提出了总——分——总的教案设计的逻辑结构。每学期伊始让学生了解学期课程纲要,然后开展单元学习,最后再复习考试。在单元学习中,应该先让学生了解单元概览,然后分课时学习,最后再进行单元小结,让学生感受到有组织地学习的力量。

崔允漷指出,新课标出台以后,老师要有新的课程设计,不应该用以前的旧船票(旧教案)去登新的客船。因为旧教案难以承载核心素养的培育,旧教案专注于课时+知识点,关注信息传递,反思缺失,知识转化不了素养。

一线教师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崔允漷建议,教师要确定目标体系,要有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学期目标要关注核心素养+课程/学段目标和学业质量。新课标下,教师要用学期课程纲要替代过去的教学进度表。学期课程纲要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以提纲的形式,一致性地规划某门学期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它是教学进度表的升级版。

经验分享:

建成因材施教的体系,让人才苗子不断涌现

论坛上,南京一中朱焱校长做了专题报告《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理论审思与实践探索》。南京一中向来都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勇气。当前,学校以创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为契机,正在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的探索。小课堂、大育人;小院士、大实践;小班化、大贯通;小课题、大研究……朱焱校长校长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南京一中“院士1课堂”的突破、“江苏少年工程院”的协同平台、数理人才贯通培养实验项目的机制以及用课题研究推动实践探索的创新做法。

朱焱校长总结,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他们的基本思路,那就是紧紧抓住“协同”这个关键词。对内强调构筑育人“生态圈”,调动整合学校内部的各要素,指向共同目标实现和整体价值最优;对外强调构建培养“共同体”,加强高中学校与大学、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高新企业等的协同,指向课程资源和学习方式的丰富性和创新性。

朱校长表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需要更高层面、更大范围的整体设计和谋划,需要更加细致、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的支撑和指导,需要更多打破常规、打开局面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不能单打独斗,育苗固然重要,培土更为关键;育才固然重要,育人更为根本,应该让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形成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共识,建成因材施教的体系,让人才苗子不断涌现,让不同才能的人脱颖而出。

精彩课堂

26节同课异构集中展示课程变革探索

南京一中党委书记张苏皖介绍,近年来,南京一中始终坚持聚焦课堂,将“教学研究”作为年度工作主题,立足学科育人,以教学设计和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教学为抓手,致力于促进课堂变革。

本次论坛,就是课堂变革探索的一次集中展示。在为期一天半的论坛中,既有关于新课程变革、育人模式探索的专家讲座,也有来自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学校的经验分享,还有来自江苏、河南、浙江、广东、四川5个省的32位优秀教师为大家带来的精彩课堂呈现,内容涉及高中教学的13个学科、26节同课异构的课堂,以及3节语文与地理、语文与历史、数学与物理的融合课堂,同时还有13位学科专家对课堂教学进行专业点评。

同时,学校也特别开设了网上直播通道,不能来到现场的老师们可以在网上收看直播。

通讯员 兰倩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王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