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报考省外大学的学生诉苦: 到了大四才明白差距, 千万别走我的老路

高考志愿填报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命运决策,有人认为运气胜过努力,学得再出色也不如做出明智选择。实际上,选择和努力同等重要,只有正确选择,才能充分体现对高中三年辛勤付出的不辜负。

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往往侧重于大学的声誉和专业的就业前景,而学生更注重自己将要在哪个城市度过大学时光。

多数家长期望学生留在本省求学,避免离家太远。现实往往引发学生的叛逆情绪,激发他们对外省大学的好奇心。

选择报考外省大学的学生感慨万分:直到大四才认清现实差距,切莫步入我的后尘。观念差异容易引发家长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从学生的角度看,他们的思考相对单一,更偏向理想化的考虑。

在学生眼中,只要足够努力,便可克服所有困难。学生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即个人努力是有极限的,更不用说还有许多问题是光靠努力难以解决的。

以吉林考生李同学为例,他家庭条件一般,小学和初中都在农村就读,直到高中才凭借自身努力进入城市学校。

在亲眼目睹了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鲜明对比后,李同学更坚定了自己“考出去”的决心。实际上,省内也有不少优质大学,但长时间的困境激发了她对离开的渴望,对家乡的不满愈发强烈。

为了追求向往的南方城市和期盼的大学生活,李同学在高中三年里格外努力,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分数。不顾家长的反对,她毅然报考了江苏某高校。

怀揣对南方城市的向往和对大学生活的期待,李同学整理好行李,乘坐飞机飞往江苏。她没想到,这些美好期望在未来四年中将逐渐消失,变成难以言喻的后悔。

李同学很快发现,报考省内和省外大学的学生存在巨大差距。她所报考的江苏高校其实是当地一所排名中等的一本普通学校,外地学生稀少,大多数是本地考生。

对于本已有考研意向的同学来说,选择外省读本科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搬到寝室时,李同学发现其他室友都是本地考生,唯独她是外省考生。

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路费不便宜,李同学的家长并未陪同来大学。相比之下,其他室友都有家长陪同报到,协助整理寝室和内务。这一瞬间,李同学第一次为自己的冲动感到一丝后悔。

在大学四年里,每逢除了寒暑假之外的节假日,其他同学简单整理一下就轻松回家,唯独李同学独自守护着空空荡荡的寝室。即使到了寒暑假,返校或返回家也要面临抢票等诸多困扰,这些辛苦,只有在外省读大学的学生才深有体会。

水土不服、对南方城市的饮食和环境不适应,这些困扰虽经过四年的适应,李同学已经基本习惯,最让她后悔的却是大四的毕业季。

毕业临近,其他同学要么参加校招找工作,要么选择报考公务员,未来规划都明确清晰。唯独李同学面临着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一方面,校招企业多集中在高校所在地周围,如果加入校招,很可能就会扎根在这个省份。李同学是家中的独女,不忍心选择这样的未来,既不安心,也舍不得离开父母。

直接回到老家也带来另一个问题:江苏就读的大学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但在省外,甚至在其他省份都鲜有人知,更别说认可度了。

最后总结:

最终,李同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备考研究生,志向于选择老家所在地的高校作为目标院校。这样的选择恰如许多报考外省大学的同学一样,是出于无奈的结果。

尽管当初怀着离开的渴望,如今却怀念着回去的心情。然而,一来一回的变换之间涉及到许多问题,唯一能够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办法,就是通过考研的方式,再次回到曾经“嫌弃”的省份。

类似于李同学这样做出选择后悔的外省考生并不在少数。笔者认为,如果当初就有考研的计划,那么本科时尝试出省读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若没有考研的打算,贸然离开省内读书仍需慎重考虑。虽然就业问题不成问题,但在外省成家的成本相当高,尤其考虑到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容易因此对自己曾经的选择感到懊悔,后悔没有听从家长的建议,做了不够明智的选择。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