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 > 教育资讯

如何办好的教育? 教育本质是教会人思考

培养拔尖人才,不是在做题的孩子中选最会做题的那几个

在ChatGPT时代,如果说人类有哪一项“应用程序”至关重要,一定非思考莫属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2021年的全国两会上,这句话让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火”出了圈。这位金句频出的“网红校长”,对于“教育是什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12月8日上午,“西安市中学校长业务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在浐灞实验小学召开,唐江澎校长再次来到西安,以《把理想做出来,需要三大机制》为主题,围绕教育现状、教育创新、学校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核心素养是学生一生能带走的能力,而不是一时能记住的知识。”“要让学生从为分数而学习到为爱好和志向而学习。”“劳动教育不仅是要教会劳动技能,而是要将中华民族的勤劳美德延续下去。”报告会上,唐江澎老师还分享自己的观点,课堂上要提高学生思维的强度,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人思考;中国基础教育需要破解创造性转化和动态平衡两道难题:教育改革需要遵循改革应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设定有限目标等四个原则,得到不少在场听众的共鸣。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唐江澎校长不仅系统阐述了一个好校长需要具备的素养、当前教育者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教育改革要把握的四个原则等问题,还分享了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整个分享过程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更有对教育事业的温度。

在和与会校长共同聆听了唐江澎校长的讲座后,西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红雨在培训会上分享了自己理解和思考。同时向与会校长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做学生终身幸福的“奠基人”;二是要持续更新理念,为学校前进点亮“导航灯”;三是要不断创新进步,做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四是提升专业水平,做时代呼唤的“教育家”。希望各位校长以唐江澎校长为榜样,把教育作为一项终生追求的事业,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质量,提升办学治校水平的具体成效,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力量,把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精彩观点

■中国基础教育需要破解“两道难题”

第一道难题是创造性地转化。即把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方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一条条地做出来、落实下去,变成校园生动的现实,变成学生蓬勃生长的气象。这要求每一个人必须从根本价值上追问: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我们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教育自觉,才能有更强的定力去面对现实。

第二道难题是动态性平衡。是把理想做出来,不能让理想在现实面前栽跟头。我曾在两会的“委员通道”上讲过,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是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高考竞争力,但整个的教育如果只关心升学率就会失去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线的老师和校长来说,平衡理想和现实,我们必须拥有实践的逻辑和创造的智慧。这一点也许更难,所以我理解大多数老师所肩负的压力,我们一点都不轻松。当下,迫切需要我们做出一些改变,拥有更强的定力和更高的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人思考课堂上要提高学生思维的强度

课堂教学改革应突出关注三个问题。

第一,教育的本质是教会人思考。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思维的强度。《像莎士比亚一样思考》这本书里有这样两句话:那些需要我们思考的话题,其实都已经被人思考过了,只不过我们现在需要从头思考一遍;这个时代的特征,是把我们从头思考的常识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

在ChatGPT时代,如果说人类有哪一项“应用程序”至关重要,一定非思考莫属。所以我多次大声呼吁——让我们的课堂,少一点“记住了没有”的追问;让我们的考试,少一些“记牢了没有”的查证。一个让人心痛的现象,我们现在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我们一些简单的教学方法其实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但GPT时代都已经来了,学生考完就忘了,这样的教学有多大的意义呢?

许许多多的课堂上,由于我们过度地强调了知识的记忆,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莫大的伤害。许多时候我们用一些熟题或成题加强了对学生记忆力的训练,但没有使他的思维真正地得到发展。

第二,动手让孩子更智慧。今天的学校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和课程实在是太少了。手脑并用是能够促进智慧发展的,这是人们一致的定论。我听过一堂生物课,老师这样讲:选一个洋葱,紫皮的洋葱,剥一片洋葱皮拿到载玻片上,记下了没有?记下了。放在载玻片上,然后打开显微镜,你会看到这幅图,请看PPT,把你看到的东西记住……我感到,当学生的手上没有洋葱味道的时候,你的生物课就失去了专业味道。现在不让学生去开口讲、去亲自体验,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一种知识记忆,没有实践没有体验,学习的负担就是在记忆量的倍增中培增的。

第三,我们还要注重在问题情境的解决当中,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学习知识。

这三个问题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课堂教学都应关注的基本问题。所以现在必须强调,在问题的解决当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今年上海的中考出了一道题,是用优惠卡去加油又遇打折优惠活动,学生非常头大,这道题太难了!妈妈一听,这叫折上折啊!在母亲这里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孩子那里就是非常难的问题。

■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设定有限目标教育改革遵循四个原则

“培养拔尖人才,不是在一堆做题的孩子中选最会做题的那几个,比别人早一点做更难的题。”唐江澎说,教育改革遵循四个原则。

第一,改革应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现在,许多的改革未必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的。比方说,当我们急于培养大量拔尖创新人才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质疑,在中小学怎么能够培养拔尖的人才?拔尖是一个人的学科造诣所达到的领先程度。在中小学,我们是不是更多地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创新素质,而没有办法促进这种“拔尖度”?坦率地讲,基础教育已经不止一次、不止一年做这样的努力,就是在一大堆做题的孩子里边选一堆特别会做题的孩子聚在一起,让他们早点做更难的题,这就算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第二,要设定有限的目标,让我们改革的力度和社会承受的程度之间达到一个平衡。未来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到来,我们所面对的,还是今天的教育现实。我们要一步一步向前行,而不能跌倒在现实的面前。

第三,要坚持专业的探索,追求科学性,而不是仅仅凭借经验来行事。

第四,要相信时间的力量,追求长期性。虽然我们不能够力挽狂澜,但是起码也应该做到不推波助澜。

★专家简介

唐江澎,1963年出生,陕西洛南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锡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受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并担任交大附属实验学校总督学,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所所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社理事会理事,无锡市惠山区政协副主席,先后被评为“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

唐校长四十多年坚守教育一线默默探索,形成了“语文体悟教学法”,参编语文教材在20多个省市使用。担任校长17年,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推动学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或艺术课,将学生培养成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华商全媒体记者彭宏赵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