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制造业人才研究基地在江苏理工学院揭牌成立,将为江苏制造业人才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江苏理工学院以新型智库建设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让科研成果走出象牙塔,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源源不断提供理论支撑。
“高校应做创新的源头‘蓄水池’,科学研究既要‘顶天’符合国家需求,也要‘立地’符合现实需要。”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对如何发挥高校智库优势,更好服务地方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
团队在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CASP15)中位列靶标-配体(Ligand)预测赛道国际第一,2023年实现“挑战杯”国赛一等奖的新突破,在生命科学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团队成员成功入选第六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这是今年江苏理工学院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团队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团队注重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与地方企业签署多个横向合同,共建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联合实验室。针对胶原蛋白和乳铁蛋白等原料进行实验设计和概念验证,有效提升了原料的品质及其产量,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共建模式。此外,江苏理工学院还在地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放型经济发展等方面深入研究,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
以江苏常州建设“新能源之都”为契机,江苏理工学院发布《江苏理工学院高质量服务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实施方案》,致力于建构新能源数据指标新体系。
据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华介绍,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教融汇平台建设,新设立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新兴本科专业,加快建设新能源产业体系所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供给地、实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地。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景贵说,学校将持续打造有权威、有影响的特色新型智库,更好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本报记者苏雁李健本报通讯员靳婷婷许琳)(苏雁李健本报通讯员靳婷婷许琳)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