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 > 就业

“掺水”的证书让谁难堪, 景德镇两名教师职称材料造假被通报

江西省教育厅印发通报,对6起省内中小学老师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公开曝光。这六起典型案例中,有违规补课办班的,有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的,也有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的,这些现象也是师德师风问题中的顽疾,几乎每年曝光的事例都差不多,只是曝光的学校和老师不一样罢了。

这一次比较不一样的是,通报了景德镇浮梁的两位老师职称材料造假的问题,通报指出,这两个老师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提供了虚假的荣誉证书,因此给予这两个老师警告处分,并且一年之内不能评优评先,不能晋升专业技术职务。

评职称需要材料和证书,这是众所周知的,材料齐全,荣誉证书比较多,就意味着能够优先评聘,快人一步。在教师职称评聘材料中,有一些是硬性的条件,比如年度考核优秀,师德师风考核优秀,比如要有相应等级的论文发表(根据职称的高低,等级也不一样),有的地方高级职称还要求县区级以上的优秀荣誉。还有一些是加分项,比如优质课比赛,一定级别的公开课,还有指导学生获奖,说课竞赛获奖等等。

硬性条件是不大能够造假的,因为硬性条件审核的比较严格,一旦不合格是没有资格参加评聘的。年度考核,师德师风考核每一年的结果在网上能查到,无法造假,县区级以上的荣誉都有案可查,造假可能性比较小。

论文发表除了要有刊物,证书之外,还要在相关上能够查询到才行。虽然发表论文不难,只需要交钱就可以,但是时间上是没办法造假的,要提前一年的时间去准备才行。

能让有的老师“动脑筋”的是那些加分项,比如县区级的优质课竞赛的获奖,说课比赛的获奖,示范课,公开课的证书什么的。首先教研室几乎每年每个科目都会组织优质课,说课,课件制作,微课等等竞赛,每年发出的证书不知凡几,经年累月下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可以说是满天飞。

前几年这些比赛的证书在网上也没有备案,所以只要能拿出盖着教研室公章的证书,评聘机构也很难判断真伪。除非是有人举报,才会去认真查验公章,查找当年比赛的相关记录才能进行辨别,不过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也就让那个有的老师存在侥幸心理,想着走捷径,为自己的评聘增加一些胜算。

比赛的获奖证书本来是一种荣誉,但是和职称挂上钩,似乎就有点变味了。自从和职称挂钩之后,以前无人问津的各种比赛变得走俏起来。比赛名额有限,一所学校一次比赛往往只能拍一两个老师参加,而需要这个证书的老师又挺多,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请客送礼拉关系,大家不是为了比赛,不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而去,纯粹就是为了那一纸可以在职称评聘中加分的证书。

那些因为指标限制不能参加比赛的老师怎么办?难道就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分数落后于人?这个时候有的老师就开始想“办法”,走“捷径”。比如浮梁的这两个老师,提供了虚假的荣誉证书,想滥竽充数,蒙混过关,没想到还是砸了自己的脚。

为人师表的老师,却做出这样弄虚作假的事,实在让人感叹,但是这样的事我想绝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只要职称评聘制度还在,证书加分规定还在,这样的让人难堪的一幕还会出现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