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 > 教育资讯

弃美籍归国的北大教授饶毅, 曾怒斥: 几个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2007年,我国出国的留学生人数达到了足足120多万人,仅2007年一年时间就超过了15万人,但是学成之后需回国的人却寥寥无几。

在那个出国留学生活成为大趋势的年代,美国西北大学的终身讲师饶毅教授却放弃了好不容易得来的美国公民的身份,选择了回国。

有人说他是为了沽名钓誉,也有人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众人对他回国这件事议论纷纷。

但他的归来无疑将会极大推动中国神经医学方面的发展,然而没过多久,这位海归就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剧烈轰动,他竟公开斥责“几位老院士竟然在一个处长面前赔笑”这种学术氛围。

这样的言论和举动自然也是引得众人猜测纷纷,他究竟是为什么会这么说?他又为何坚持回国?回国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饶毅于1962年出生在江西的抚州市南城县,虽然家中的生活条件并不算好,但是饶毅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够到外面走走看看,去了解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他算是幸运的,在他16岁那年,我国恢复了高考制度,饶毅终于有幸能够参加第二次高考,第一次高考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像是瞎子过河,只能自己摸索,第二次高考就不一样了。

饶毅在了解了高考的制度以及考试题的类型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一举考上了江西医学院(后与南昌大学合并)。

考上这样的大学之后,饶毅成了整个南城县所有人的榜样,毕竟作为当时江西最顶尖的医学院,在国内都是排得上号的。

开学那天,整个南城县城鞭炮齐鸣,饶毅在所有人期盼的目光中,走进了江西医学院,开始了实现自己人生理想抱负的旅途。

但是大学的课程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美好,由于当时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处于起步阶段,科研环境并不完善,因此在学习的时候饶毅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比如在了解某方面信息的时候,他会发现国内缺少这方面的脚踩或者是材料,做试验的时候,甚至会缺少实验器材,当他和一些职位比较高的教授进行学术讨论的时候,也并不不是所有人都懂得互相尊重。

随着知识储备得越来越多,饶毅深刻地意识到,如果将自己困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可能以后都不会在医学上有什么作为,又谈何推动中国医学的发展呢?

为了有一个更高的平台,饶毅每天埋头苦读,整天不是泡在实验室中,就是在图书馆中学习,大学期间,饶毅几乎没有去过任何娱乐场所,有时候做起试验来,甚至连饭都忘了吃。

经过几年的努力,饶毅终于在1983年考上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的硕士。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江西,这时的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也充满了希望。

到了上海之后,饶毅才意识到不同地区医学上的差距,虽然同样是在国内,但是饶毅能够体会到上海的医学水平绝对不是江西能够比得上的,他在这里接触到的东西远比在江西医学院的时候学到的更多。

饶毅感到开心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上海和江西同属国内,地域上也算不上远,在医学上尚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那么那些发达国家的医学技术和科技发展和中国比起来又是如何呢?

这样的问题一直困扰在饶毅的心中,为了了解国外的医学水平和学术氛围,饶毅决定考取国外的博士,走出国门,将国外的科学技术带回家。

经过几年的苦读,饶毅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的旧金山分校。

这个消息传回江西南城之后,不少人都被饶毅的学术造诣惊呆了,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学生就像是金凤凰一样的存在,而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出国的大学生,更是罕见。

不少人纷纷向饶毅发来祝贺,这其中,饶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出国好,在那边发展好了就不用回来了。

可是饶毅却不认同这句话:“我的家在这里,不回来我去哪儿?

在那个人人羡慕国外的发达水平的年代,有人看不懂饶毅的想法,有人直接说他傻,恐怕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饶毅想要的是什么。

很快,饶毅就离开国内,前往美国的加州大学,开始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的攻读。

在美国学习期间,饶毅再次大开眼界,他见到了许多国内还没有的医疗器械,在图书馆中见到了之前从来没有看过的外文资料,尤其是这里的科研环境,毫不客气地说,比国内的环境要好得多。

他忽然知道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科学工作者跑到国外,进行科学研究,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回国的毅力不够坚定,确实很容易“迷失”自己。

此前他也确实见了不少国内的科研人员跑到国外,虽然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但是这样的差距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

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之后,饶毅并没有就此放松,而是倍加努力地学习这里先进的科学技术,因为他发现,自己在国内虽然算得上是顶尖,到了这里却什么都算不上,比自己优秀的人比比皆是,如若自己不努力,很快就会被其他人甩在身后。

几年的埋头苦读,饶毅终于为自己的学业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顺利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了博士学位,成了全世界神经科学方面最顶尖的人才之一。

不少国家和科研机构都向饶毅伸出了橄榄枝,但他全部放弃了,而是选择了留在美国,进入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执教。

他在美国的职业可以说是顺风顺水,甚至连常见的对黄种人的歧视,饶毅也几乎从来没有遇到过,科研工作者的身份就像是一张“免死金牌”,成了饶毅在美国的身份象征。

在美国工作了几年后,他轻轻松松就拿到了美国绿卡,加入了美国国籍。

有人认为,饶毅当初的话不过是说说而已,毕竟谁会真的放弃这样优越的学术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回到国内工作呢?

可饶毅却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之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回国,是想要在美国学到更多的经验,好将这些经验带回国内,以最快的速度推动中国医学的发展,毕竟在条件更好的美国做研究,总比国内要好得多。

在美国工作的时候,饶毅心中时时刻刻牵挂着祖国,他在和业内的人士进行学术探讨的时候,都会时刻注意着国内的消息。

2007年,已经成为业内顶尖人才的饶毅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国籍和优厚的工资待遇,选择了回到中国,当时他的选择了也带动不少留学的学子回到国内参与建设,对我国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好的趋势。

回国就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但饶毅并不后悔,因为他此行回来除了带回来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经验之外,还有着一个十分深切的希望,那就是从他开始,一步步改变我国的科研环境。

回国之后,饶毅凭借自己的履历,成为了北京大学?的讲席教授兼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国内外不同的科研环境让刚刚回国的饶毅感到十分不适应,为此他尝试着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科研是一项十分耗费财力的工作,而想要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必须要有政府出钱支持,这也就导致了一些业内有名的院士,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也十分无奈。

饶毅曾见过十几名老院士向一名处长点头哈腰,这深深地刺激到了饶毅,他不明白同样是为了祖国的发展做贡献,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做科研的人又为何一定要懂酒桌上的“文化”呢?

为此他发言怒斥了这样“畸形”的做法,可是这样一来,就意味着饶毅要对抗的是整个学术界,毕竟这样的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出改变的。

可是饶毅却自有傲骨,不愿意和一些沽名钓誉的人同流合污,在北大的演讲上,饶毅字字珠玑,点明了中国科研环境的痛处,获得了满堂彩,他的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更多的人明白想要改变现状,就必须从自己做起。

他不怕得罪人,不怕事的精神使得他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饶毅也开始尝试着往更高的平台发展。

2011年,他提交了评选院士的申请,这份名单中,饶毅的名义毫无疑问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个,同时身为在神经科学方面有着一定的成就的顶尖科学家,饶毅是最后机会成为院士的人之一。

但是最终饶毅却落选了,具体的原因没有人知道,备受关注的饶毅和其好友施一公全部落选,似乎也揭开了学术界的一层“遮羞布”。

随后饶毅宣布不再参与院士评选,这则消息给了科协当头一棒,如果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都放弃了评选院士,是否会对国内的科学界造成什么影响呢?

实际上,饶毅也是这样想的,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不做院士而继续做科研,可以激励青年专心学术而不用过多的看院士脸色,我的弃权可以激励院士中年纪不大就躺倒不干热衷关系的人,他们可能有点压力还得做些科研不能太落后。”

这是在他看到几名老院士向一名处长赔笑之后最深的一次感慨。

此后几年的院士评选中,名单上果然没有再出现过饶毅的名字,饶毅教授专心学术,也再没有提过评选院士的事情。

与此同时,他开始在微博等平台积极发声,揭发并抨击一些学术造假的事情,几乎每次都能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

有人说他“很高调”,但是饶毅却表示“我是被高调了”,至于“被高调”的原因,想来或许是因为他的“仗义直言”吧。

2018年,饶毅成为了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也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经历过诸多坎坷的他依旧不认可向一名处长陪笑的情况,所以他现在的处境并不好过,他的决心和出发点被不少学术界的人,视为“离经叛道”,对他的做法自然也是十分不认同的。

不久之前,饶毅教授在网上发文,指责华大集团副董事长的科普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内容,对民众们具有极强的引导性,为此他连发几天的文章抨击了这样低劣的行为,然后将矛头直指他们的产品益生菌,直言“全国推广的益生菌无一不是假药”。

这段话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华大集团,还有诸多做益生菌的厂家,有人佩服饶毅敢说真话,但这样的行为不可避免的动了某些人的蛋糕,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指责。

如今看来,饶毅这些“疯子”一样的作为,似乎都是对着世道不公的反抗,能够做到像他这样的又能有几个呢?恐怕在整个学术界也难以找出第二个。

时至今日,饶毅教授在专心学术的同时,依旧积极活跃在“打假”的前线,并且很少出现虚报的情况,再加上他的学位身份,也收获了一大批的粉丝。

也希望他的愿望,他所期待的世界能够早日到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