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 > 教育资讯

“虽不曾看见世界, 却有幸被世界看见”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560公里,这是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到江西科技学院的距离,也是黄镇宇从家门到大学校门的距离。这条路,今年20岁的他,在黑暗中走了20年。

“福建首位全盲高考考生”“一级视力障碍重度残疾”“视障特困大学生”……今年高考后,黄镇宇的名字前边被加上了诸多定语,但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虽不曾看见世界,却有幸被世界看见的普通大学生”。

8月31日,一场闽赣两省工会的爱心接力悄然开启。“看不见世界”的黄镇宇,带着江西科技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在工会干部们陪伴下,向江西南昌进发,踏上了560公里的求学路。

出发前,黄镇宇一如平常,早早站在卧室里,手指飞速地在手机屏幕上游移,借助读屏软件寻找配乐,对着墙练声:“正如听见回声才能正确发声一样,在黑暗中得知身后站着一群默默相信你的人,就有了自信和前行的能量。”

采购行李箱、书包、棉被、被套、运动鞋;协调火车站开通无障碍乘车服务;发动爱心劳模进行覆盖大学全阶段的生活捐助;联动成立闽赣助盲团、制订成长辅导计划……在盲文试卷上完成了“一个人的高考”的黄镇宇,尚未启程便收到了闽赣两地工会“一群人的祝福”。

“由衷地敬佩你,衷心地祝福你!”莆田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龚承恕送上鲜花。

黄镇宇笑着说:“虽然看不见花朵,但我能闻到花香。这些无声、无形、看不见的关怀,已经满满地装进了我的心里。”

通过绿色通道、乘坐无障碍电梯、走上站台盲道……在赶车的人群中,黄镇宇扶着莆田火车站客运值班员的肩膀,步伐稳健地向前行走。学会如同常人一般面对生活,是黄镇宇多年来的“功课”。

高考前,他学习盲文,靠着手指“摸索”盲文中6个凸起的圆点,感受音节的声调、想象图形的演变、分辨字母的形态。高考后,他报名参加了国内首个帮助视障大学生参与融合教育的大学“预科班”,通过“独立行走”“自我认知”“残障意识”等多种形态的技能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电”。

“曾经,我不愿因视障者的身份,被人贴上‘无力’或者‘弱势’的标签。”黄镇宇坚信,残障不是一种障碍,而是一种状态。就如他选择放弃单考单招、参加普通高考时所坚持的——永远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9时39分,D6522次动车发车的信号声响起。车厢内,南昌客运段动车一队列车长吕斌将写有“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的卡片挂在了黄镇宇的座位前。

列车在轨道上飞速行驶,穿越戴云、武夷山脉。车窗外,静谧的水面、起伏的山峦、青绿的植被,宛若一幅流动的油画。母亲吴秀青就是黄镇宇的“眼睛”,不时把沿途的风景化成语言讲给孩子听。

“送你一份‘江科周边’,欢迎回家”“镇宇同学,这是你的专属床位”……步入新校园,一声声热情的问候,一项项贴心的助盲服务,都是黄镇宇和家人对大学的初印象。

从印有盲文的宿舍门牌到学费全免的专项资助方案,从专程采购的盲文书籍到教学设施的适盲改造,从迎新班会到党员驿站的心理支援服务……在“舍友”腾博的引导下,一项项“惊喜”呈现在黄镇宇面前。

“我想让我的经历能被更多人看见。”在两省工会为黄镇宇举办的入学见面会现场,黄镇宇用一段朗诵词,许下了自己对未来的期许,“不辜负每一份关怀,做一个温暖的人,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做一个有能力去爱别人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

而在黄镇宇“看不见”的世界里,更多的改变正在发生。

据悉,福建、江西两省工会将以此次接力为契机,建立跨越山海的金秋助学联动帮扶机制,通过爱心接力、结对共助等方式,继续帮助两省更多的困难家庭职工子女圆梦求学路。

(中工网江西南昌8月31日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