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西 > 就业

防止薄弱地区教师流失, 不能仅靠禁令

“本人目前为丰城市编制教师,家庭购房在南昌生活。未来是不是没有了通过教师选调回到南昌工作的机会?如果政策属实,是否还有其他渠道调入南昌?”

日前,江西有教师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询问关于“江西教育厅发文禁止跨市教师选调”政策。当地回应称,2023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联合发文,进一步规范了全省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和选调工作,明确严格限制跨设区市选调,各地原则上不得面向全省范围选调中小学教师。

江西省教育厅和省人社厅的文件还规定,严禁通过高薪酬高待遇抢挖人才,特别是从薄弱地区、农村学校抢挖优秀校长和中小学教师。

相关禁令并非没有依据,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明确“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去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也再度强调“发达地区不得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不仅是江西,全国各地都面临教师流失的问题。政策的目的是通过规范教师的流动,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要防止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因为优秀教师、校长的流失而失去发展动力。

这些年来,县中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县中发展乃至于县域教育发展之所以面临困境,原因之一是优秀生源和优秀师资大规模流失,形成了恶性循环。如果不对生源和教师的流动进行规范,结果可能就是县域教育生态的坍塌。那些“失血”严重的学校和地区将面临阵痛。

那些没有条件走出县域的学生,则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教育。学生对自身前途,群众对县域教育发展可能失去信心。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集中在省会的几所超级中学,还将导致区域内基础教育进一步“内卷”。如此一来,优质均衡更无从谈起了。

不过,相关禁令也面临不少争议。一方面,人往高处走,向往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大的成长空间是人之常情,这也是激励教师成长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禁令也很难真正限制优秀人才的流动。一省的禁令可以禁止跨市的流动,但优秀人才还有实现跨省流动的可能。编制等因素固然可以压住一些人流动的想法,但如果教师干脆放弃编制,那也留不住人。再者,即便留住了人,也不一定留得住心。

正因为这种冲突,禁止挖抢优秀教师的禁令总是引发广泛关注。关注的背后,既是对教育均衡的关切,也是对个人自由流动权利的关注。

留住人才不能仅靠禁令,要靠发展的机会、靠实打实的待遇,这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无须多言。如果能为教师提供体面的收入、广阔的发展空间,留人自然不需要靠一份份禁令。教师是一份自带情怀的工作,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带领学生成长的幸福感、被充分尊重带来的满足感,同样也很重要。

优秀教师的流失问题,根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地区、省会城市有更强大的筹码吸引优秀人才。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失之痛,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教育领域的投射。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一问题似乎是难解的。

但薄弱地区和学校也并非没有改变的可能。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教育却办得有声有色,原因就在于当地政府真正落实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真金白银地投入,不仅留住了教师,也留住了学生,其教育发展水平远高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和学校到薄弱地区、农村地区高薪挖抢优秀教师,背后其实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政绩观在驱动。为了教育政绩,跨区域挖抢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以期短时间实现“清北率”等指标的突破。这种办学行为本质上不符合教育规律,也是搅乱区域教育生态的乱源。从维护良好教育生态的角度来讲,扭转用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和教师水平的取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政绩观,遏制一些地区和学校抢挖人才、用升学率打造名校的动机,同样重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