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朱高祥
2月26日,江西赣州市崇义县出台的一项关于倡导低彩礼的机制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崇义县出台《关于建立崇义县“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机制(试行)》,向“零彩礼”“低彩礼”家庭颁发礼遇卡,用十个方面礼遇政策奖励彩礼不超过3.9万元的新婚家庭。
其中包括,颁证礼遇、子女入学、创业扶持、健康体检、交通出行、酒席优惠、商购打折、农业优惠等10个方面。政策一出,有些人叫好,也有不少人指出这可能导致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
2月26日下午,潮新闻记者致电崇义县民政局社会事务股相关负责人,对方称,该机制是倡导“零彩礼”“低彩礼”的正向激励方式,属于婚嫁领域里移风易俗的引导性工作,希望社会向正面典型学习。目前正在试行,为期一年。
而对于教育公平的问题,另有工作人员在回复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地是根据学生居住地所处学区入学,他们前期做过调查,也和教科体局沟通过,不会和现有的入学政策冲突,不会影响学生入学公平性。
但是,这种类似机制并非在崇义县一地存在,潮新闻记者发现,在赣州市信丰县、安远县等多地均发布过相似机制。
安远县民政局副局长廖新兴曾在介绍该机制时称:“在激励事项的选取上,我们优先考虑新人最关心的问题,如优先安排子女就读和享受果园水肥一体化补贴,这些对新人及其家庭有很强的吸引力。”
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告诉潮新闻记者,政府部门把孩子的入学与彩礼问题挂钩是没有任何法律依据的,有失教育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公益宣传的方式推动婚姻习俗的变革,一些直接干预性的政策可能会矫枉过正,违背依法行政的原则。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妥当的,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县级政府也没有这个权利,县级政府的职责是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而不是打破均衡。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崇义县,江西多地都曾为倡导低彩礼出台多项政策机制。
2023年年初,江西省民政厅等14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农村婚嫁彩礼专项治理若干措施》(赣民发〔2023〕3号),提出将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约3倍,作为彩礼限额标准。
根据江西省统计局数据,2023年江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58元。这意味着,江西各县市的最高彩礼限额通常在6万元上下。
随后,江西多地发布了治理婚嫁彩礼的实施细则。赣州大余县规定,彩礼标准是按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倍制定,超过太多就是高价,可以举报。具体为:农村婚嫁彩礼超过人民币8万元,婚车超过6辆,婚宴超过15桌,每桌超过800元。
另外,抚州市金溪县要求严格执行农村彩礼限额,原则上不超过6万元;庐山市也规定农村彩礼超出6万元的,即为高价彩礼;新余市分宜县确定彩礼最高限额为6.9万元;南昌市新建区则要求农村彩礼控制在8万元以内。
江西农业大学学工处副教授刘康曾在2019年发表《关于江西M县农村青年高额彩礼现象的调研——以江西省M县农村为例》的论文。他认为,在我国,“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思想根深蒂固,在农村尤其突出,这些旧观念使得一些家庭冒着风险也必须生男孩。另外,很多适龄女青年都会选择外出务工,不愿意待在贫困的县区。这两种情况都直接导致男女比例失调,增加了男性寻找伴侣的难度,从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彩礼的增长。
刘康表示,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高额彩礼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经济落后的区域更为明显。针对这些区域,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打击包办、买办婚姻,加强贫困区域正确婚恋观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