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 > 教育资讯

恭喜! 山东大学获得重要“引援”! 来自吉林大学, 还是山大校友!

首轮“双一流”周期,高校间人才流动屡见不鲜,“抢人大战”更是时有发生。

此前的“人才流动”,比较常见的模式是“孔雀东南飞”,即西部高校的优秀学者“加盟”东部沿海省份,兰州大学就曾深受其害,与兰州大学境遇类似的还有吉林大学,该校也曾有多位知名教授成为东南沿海高校的“外援”。

第二轮“双一流”周期已经正式启航,高校之间的“人才流动”开始趋于理性,回归“学术属性”,比如:

浙江大学潘洪革教授“加盟”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贾申利教授“入职”四川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李超教授“加盟”成都理工大学

根据山东大学?的官网信息,吉林大学的“杰青”--于伟泳教授已经“加盟”山东大学!

文理并重,工科“孱弱”的山东大学

作为山东省最高学府,山东大学素来以文史见长,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之后,山东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临床医学四大学科跻身名单,齐鲁医学院重归“巅峰”,山东大学重回“文理并重”的综合性一流大学之列,然而,如今的山东大学,还不够“圆满”,尚需重铸“山东工业大学”的辉煌!

作为山东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山东工业大学在并入之前就已入选“211”工程建设行列,也是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工科实力居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但是,多年之后,山东大学的工学实力却低于人们的预期,第四轮学科评估,山东大学,控制科学获评A-,是该校唯一进入A类的工学学科,材料、电气、机械等工学主干学科均获评B类,工学“复兴之路”仍然漫长!

从事化学、电子交叉学科的于伟泳教授

于伟泳曾任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国家“杰青”,他先后在国外多所高校从事科研工作,归国后作为学术带头人被引进到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伟泳教授主要从事光电器件领域开发工作,研究领域跨越化学、材料、电子等学科,先后在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101篇,被引用超过6000次,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对于正处于工科复兴之中的山东大学来说,于伟泳教授的到来,将显著提升电子、材料等学科的发展。

如何看待于伟泳教授加盟山东大学?

相比于其他的“人才流动”,于伟泳教授“加盟”山东大学更加不同寻常,也更具“学术属性”,值得肯定!

首先,于伟泳教授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山东大学,在阔别母校三十年之后,回归母校,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值得鼓励!

其次,于伟泳教授的研究领域属于交叉学科,前瞻性较强,学科领域涵盖化学、纳米材料、半导体等领域,山东大学化学学科为“双一流”学科,材料、电子等学科需要提升办学实力,于教授的到来,可谓“双赢”。

再次,于伟泳教授引领了东部高校与东北高校“人才交流”的新风气,让“人才流动”真正回归“学术属性”,服务国家发展所需,引领风气之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