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 > 教育资讯

吉林大学: 看了苏州大学, 才知道“十年河东, 十年河西”

其实,作为省属211的苏州大学,在省内一直饱受争议,因为它在省内的录取分数并不高,于是很多人评价它——难进前五。

但是,作为省属211的它,把招生名额的一半给了省内,录取分数能高吗?

河海大学在省内压了苏大几十年,但出省看看,能比得上苏大吗?

苏州大学在全国的知名度,至少要比河海大学高两三档,很多人甚至没听过河海大学,更不会知道它位于江苏南京市。

30年前,苏州大学以师范为底子,是重点本科的守门员,后来陆续合并了苏州医学院、丝绸学院等学校,综合实力大大增强。

也许有人质疑它底蕴不足。

但“北朝阳,南东吴”这个说法,总听过吧?

当年的东吴大学,法学专业享誉盛名,只可惜苏州大学没有继承,只继承了文理学院,但是好歹也继承了东吴大学的校址。

校址也是有文化熏陶的作用的,当年吴健雄先生回国探望母校,她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然而并没有去南京大学,而是去了东南大学?的四牌楼校区,因为那是她曾经读书的地方。

东南大学的四牌楼校区,也就是国立中央大学的旧址。

按理说,吴健雄先生是物理系的,而且学籍档案也被南京大学保管着,但人家还是认了东南大学为母校,这就是校址对学生的熏陶。

言归正传,苏州大学的法学,虽然并不是东吴大学的传承,但有了校址的熏陶,如今也发展得不错,学科评估为b+,省内仅次于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一档。

当然,吉林大学作为五院四系,苏州大学的法学,无法与它相提并论。

医学方面,吉林大学医学院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也颇具实力,苏州医学院虽然在省内第二,但全国范围内,优势不大。

工科方面,吉林大学车辆工程全国第一,前身是吉林工业大学(211)、长春邮电学院……

而苏州大学的工科方面,前身是养蚕专科和丝绸工学院,没有可比性,但纳米材料,貌似还不错。

不过地理位置方面,苏州大学可强太多了,位于天下第一地级市,苏锡常城市群,比邻上海,可谓是就业岗位众多。

而吉林大学位于犄角旮旯的东北地区,天寒地冻,路途遥远,城市GDP较低,基础设施破旧落后。

那么,放弃苏州大学,选择吉林大学的那些人,后悔了吗?

一种观点认为“

女生。

家在本省一个普通地级市,教育水平一般,经济水平也就那样。

就读的高中是本市最好的,但一年最多出一两个清华生。

我在学校里算是还可以的那一批,因英语不错被不少人谈论过,因此高三时在早恋之余,也曾期待着考上一所很牛的大学,身为理科生想过去北外学语言专业。

后来我生病,彼时已是高中的最后阶段了,几天几天地不去学校,多少还是落后了一点:高考时虽没紧张,但各种原因的综合结果吧,发挥得同样不理想,总分不到600。

蛮有趣的是,那时的早恋对象平时排在我后面,高考分数却比我高些。

对方有进入军校保家卫国的、伟大又热血的理想,我自然没办法跟去,加之身体不好,家人也觉得离家近点比较合适,于是报考各自有所打算。

抉择之后,我选择985,放弃了大城市,遂将第一个志愿填写为吉林大学。

很感谢吉大,让我以一个如此低的分数拥有进入双一流大学的机会,吉大给我的,远比我当时能想到的要多。

胸中怀着无限的向往和热忱,作为家族最小的孩子,我大包小裹、气势汹汹地被众人送到吉林大学南岭校区,从此开始了痛苦又甜蜜、艰难又欢喜的四个春秋。

大一:

与高中时的早恋对象分手,和舍友有过小摩擦,踢正步脚受过伤,在军训女子百人方队站过方阵排头,军训结束后和担任我教官的国防生学长谈过恋爱,进入过团委组织部、南岭新闻网,挂了三门科目——高数上下册、线代;

大二:

失恋后消沉过,把长发剪短,磕磕绊绊几次才终于重修过了所有挂过的科目,第一次拿到学校的奖学金。

开始一点点地对自己改观,一点点地打扮自己。

2017级的学弟学妹入学了,和他们玩得很好,一起去吃过饭、K过歌。

参加过一些竞赛——有的拿了奖、有的没拿奖,修了商务英语双学位,认识了马哥、郑哥、小姚三个好朋友,彼此陪伴着度过周末满课的生活;

大三:

双学位使我学会了翘课,也让我考下了BEC中级。

南岭停了电,为了准备最后的双学位考试,跟郑哥和小姚出去开房通宵学习。

后来论文和口语考核都拿了优秀,75学分的双学位告一段落,也送别了比我们高一届的郑哥。

交通工程专业的老师们都很善良,自带一股理工科高知分子的淳朴的渊博气质。

宋老师、白师兄带我叩开科研的门扉,别老师手把手教我写出两篇发明专利,我的均分突破了80 。

再也没有挂过科。

我变得自信多了,但与此同时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让我在自我认知方面仍存在着障碍。

我在自信和自卑中来回摇摆。

虽然收到了保底的offer,继续准备语言考试的过程仍然很煎熬。

一个人走这条路,无人陪伴、无人诉说,孤独、压力与自我怀疑导致了我的抑郁和焦虑,迅速发胖;

大四:

半年多没回家的我回了趟家,情绪逐渐稳定。

回学校后,上课之余,一边继续进行科研,一边开始摸索着拍vloq记录自己的生活,也开始零零碎碎地做简历、做翻译赚钱,不过赚的那一点点钱都捐给水滴筹和神农架金丝猴了。

offer陆续地拿到了几个,但抑郁、焦虑这样的东西,一旦被它们找上了就如影随形,趁我不备来个背刺。

不过总体来说,因为我拿到了比较理想的学校——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录取,对生活的期待有增无减。

仍然在别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完成了毕业论文,很幸运,拿到了91分。

更令我没想到的是,大学唯一一门满分,是课外培养计划。这两门学分极高的科目,一举将我的gpa抬上了3,也算是意料之中的意外之喜。

由于“口罩事件”,在家,由于各种伤病,一直躺在床上,我开始回顾我的四年、我的青春。

276个学分的获取当中,我发现自己变得脆弱、也坚强,沉静、不过仍然很容易被忽悠。

虽没了太多的意气风发,添了点谦卑,但也添了点恣意。

脾气仍然很大,然而还算收敛了些许。

我开始逐渐走在了变成一个大人的路上,以往明明是很抗拒的,现在却觉得也挺好。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

除了汽院等少数学院和专业,大多数人能够被吉大录取其实是蛮幸运的,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以我们的分数不可能再选一个比吉大更好的学校了,这是实情,所以和平校区经常流传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和平校区,你不可能被吉大录取的。

很残酷,但很真实。

所以,能考上吉大并进入吉大学习近10年,我对吉大深怀感激。

这10年里,我在吉大获得的奖学金估计了一下有超过10万,没有这笔钱,我不知道我的家庭要为我漫长的学业背负多大的债务压力。

这10年里,我在吉大参加了不同层级的比赛,获得了数不尽的荣誉,去到了不同的地方甚至是到国外留学,结交了来自不同高校的同学,让我能够开拓视野,眼望四海,心无苟且,没有这些经历,我想以我的家庭背景,不可能获得这么多精彩的经历,不可能有现在乐观开朗,积极面对困难的我

你们觉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