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辽宁 > 考级

全球仅25人! 辽宁“神颜女学霸”放弃保研, 拿下牛津大学offer!

面对人生的岔路口,如何做出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而大连海事大学2017级学生陈卓涵,在迷茫过后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凭借着超乎常人想象的付出,一步步走近梦想。

陈卓涵,17级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大连海事大学“两优一先”优秀共产党员;成绩专业排名第一,绩点达4.29,最高学期绩点达4.54,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位;大四放弃专业第一研究生推免资格,被牛津大学应用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理学硕士录取(全球仅录25人)

没有捷径,唯有勤奋

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为了学好英语,陈卓涵尝试过许多办法:看英语美剧、听写BBC/VOA新闻、下载英语APP学习地道口语、精读英语字典、演讲模仿、外刊精读以及最传统的背诵默写等,在这一过程中,她不断收获,不断累积,让自己的英语水平更上一层楼。同时,她认识到了,学习外语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积微成著,用无数量变引发质变。

大学期间,陈卓涵参加了许多英语演讲赛事。演讲提升了她的整体舞台气场,在一次次比赛后,她从青涩不敢开口说英语到敢于直视听众进行观点输出。

陈卓涵还记得第一次英语演讲落选的经历:语音语调不出彩,观点和讲稿平庸,紧张忘词……落选后,她曾一度不想再碰演讲。但英语专业从不缺演讲展示的机会。大一刚开始上台时,陈卓涵十分紧张,只敢盯着ppt讲;后来她逼着自己不断练习,凭着一股冲劲和野心,她再次报名了“21世纪杯”演讲大赛,得到了代表学校参赛的机会,并且获得了省级一等奖。

认知清醒,努力终有回报

保研和申请是鱼与熊掌。出于专业方向和职业规划,陈卓涵最终选择了放弃推免资格,申请英国高校。而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她也经历过迷茫。

大一到大三,陈卓涵一直不知道毕业之后的方向在哪,在经历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双学位,探索英美文学、口笔译、教育学等方向后,她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心理语言学。选择专业方向后,她暂定了硕博连读、做大学老师的职业规划,考虑到时间问题,她选择了学制上更为精短的英国,将目标定在了牛津大学。

梦想的种子已经种下,就需要汗水和拼搏让它发芽。接下来的日子里,文书、实习、科研、志愿者、课业占满了陈卓涵所有的空余时间。她拼尽全力稳住了90+的绩点和专业第一的排名,阅读无数的专业文献积累语言学知识,设计数份问卷举办访谈为科研收集数据,从零开始自学统计学及SPSS、R等工具分析数据,不断投递简历只为在实习中积累对专业的理解。在辛勤付出后,她有了7次大小科研的经验,并发表了4篇全英一作论文。

2020年11月,她带着修改无数遍的文书和论文,递交了牛津大学的申请,带着热爱和积累沉淀下的实力,陈卓涵对面试官的理论发难驾轻就熟,对科研方法论问题侃侃而谈。最终,她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

保持初心,永怀敬畏

陈卓涵享受科研的过程,享受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数据里发现新结论的过程。研究是所有教学理论的基础,但科研之路和学习外语一样,也需要积累、专注和思考。大三时她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以为学会了查阅文献就沾沾自喜,结果在论文文献引用中出现了重大错误而不自知,自此她渐渐懂得了科研绝非易事,需要永怀敬畏之心。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疫情期间,陈卓涵曾担任志愿英语老师,为五位四川山区的孩子线上补习英语课程,三个月来课程时长超过了600分钟。她还加入“国际青年救援联盟”志愿者核心团队,招募18位志愿老师,总计上课216余次,帮助孩子们提升英语水平。她很骄傲可以种植孩子们对英语的兴趣,也希望未来能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更走进去。

谁说荆棘丛生中没有万丈光芒,一路走来,陈卓涵走过了无数坎坷,跨越了无数难关,在最难的路上描绘出最美的风景。海大的土壤滋养着她茁壮成长,她也将永远带着海大基因,“学汇百川,德济四海”,向着远方不断前行。

素材来源大连海事大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