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若展凌云志,勿忘同窗忆故昔。”“曾记同窗日月酣,未忘分道梦魂憨。”自古以来歌颂同窗情义的诗句名言,数不胜数,岁月会让青春逐渐褪色,但那些一起笑过哭过的同窗情却不会消散,尤其是在大学里,谁还没有个“住在上铺的兄弟”呢?
大学是走过社会的一个过渡驿站。它不像高中,班上每个同学都能熟稔地叫出名字,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有的忙于兼职,有的忙于求知,彼此之间相处最久最熟悉的莫过于同宿舍的几个人,按理说宿舍几人的感情是最好的,但往往发生矛盾也是在宿舍。
2021年9月15日,小华的父母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说小华在学校和人打架,让他们去学校一趟。两人还颇觉奇怪,他们了解自己的儿子小华脾气温和,连粗话都很少说,更别说跟人动手了,本来想仔细询问清楚,但老师表示希望他们能尽快赶过去,其他也没多说。
两人心中忐忑,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坐车赶到了学校,却没有见到小华。而是听到了小华已经逝世的噩耗,两人一下呆住了。小华是他们的独生子,今年刚步入大四,这才返校11天,就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他们怎么能接受呢?
得知小华死亡的原因后,他们更是泣不成声。他是被自己的室友王某连刺100多刀,当场死亡,王某和他有什么深仇大怨,要如此残忍?
这恐怕还得从他们宿舍的相处说起,据小华的舍友说,他们几个和小华的关系很融洽,之前两三年也相处得很好,唯一的不和谐之处就是王某。王某性格内向,平时也不爱说话,一开口就是指责,冰冰冷冷的,一副不好相处的模样。
但在一个宿舍要相处四年,当然还是要搞好关系,所以他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希望王某融入集体,但也许是交流不在一个频道,关系并没增进多少。都是年轻气盛的大男孩,谁愿意经常热恋贴冷屁股呢,因此也渐渐疏远了王某。
王某脾气大,通常是得理不饶人,为了寝室的和谐,同屋的其他几人都尽量避着他,不惹他。倒是小华因为性格温和,平时和王某的关系还不错。王某一直独来独往,也许是觉得自己被孤立,被瞧不起,一点点小事,就能激起他对舍友的怨恨。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看似平常的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祸患。9月13日,这根导火索被点燃,直接导致了15日悲剧的产生。那天晚上宿舍有一个人大半夜还在外放D音,王某就和他发生了口角,宿舍的人都不想管这种闲事。
大半夜外放D音确实是不道德的,王某觉得自己占理,但宿舍里没有一个人站在他这边帮腔,后来那个外放的同学不知道说了什么,将他怼住了,王某心里憋气,放狠话说:要把宿舍里的人都杀了。
不管王某是不是认真的,这话还是让宿舍里的人心惊胆战了,在他们眼里王某是很容易偏执较真的,于是他们将这事告诉了辅导员,请求辅导员将王某调出宿舍。但这都开学了,突然调宿舍也不是那么好安排的。
为了缓解宿舍的矛盾,辅导员给王某找了一个心理医生,进入深入交流,希望能调整他的心理状态,之后又和他进行了交流,王某看着一切正常,还笑着说自己当时不过是说的气话,让他们不用放在心上。
就在大家放松了警惕的时候,王某却开始实施自己的杀人计划了。小华没有和他发生后口角,两人也没什么矛盾,为什么反成了第一被害的呢?
据王某归案后说,是因为他是回来最早,最好下手的。小华一直在备战考验,每天三点一线,在图书馆自习完,就送女朋友回宿舍,作息很规律,他回来时,别的舍友都还在外面,不会有人发现。
就因为这样,他连捅了小华100多刀,直到累了才停手,看到小华倒在血泊中的惨状,他突然害怕了,选择了自首,没有再残害其他室友。他后悔了,可是小华却再也回不来了。
因为一些口角,王某就对舍友下杀手,已经触犯了故意杀人罪。根据中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出于图财、奸淫、对正义行为进行报复、毁灭罪证、嫁祸他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等卑劣动机而杀人的,属于情节严重的,应当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王某归案后,有自首情节,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目前案件还在审理当中,相信法律一定会给出最公正的判决,而王某也要为他的所作所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一时的怨恨,也让他毁了自己的一生。
宿舍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一件正常的事,毕竟人与人相处,总免不了摩擦,只要大家相互包容理解,还是可以培养出浓浓舍友情,但矛盾长时间没有改善,就应该引起警觉了。如果王某能早一点得到心理疏解,也许这一场悲剧不会发生。
最令人惋惜的便是小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满腔斗志,想要考研提升自己,为社会服务,生命却戛然而止,定格在了23岁。这个悲剧也再次提醒我们,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何其重要,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