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蒙古 > 教育资讯

如何引人留人?呼和浩特打了个样

11月7日,内蒙古日报报道: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持续拓展大学生留呼规模和渠道,截至目前,共吸引5.1万名大学生留呼创业就业。

吸引大学生留呼创业就业这件事,要从去年说起。这一年,呼和浩特市启动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

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是个大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仅仅过去一年,这个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新闻上说,是“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留人,怎么留?就得用政策留,用真金白银留,用心留,用能感受到的细节留。

在这方面,呼和浩特市打了个样儿。

首先,将落户的政策越放越宽。

7月18日,呼市提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胸襟、更灵活的办法,精简落户和居住证办理手续。

8月24日,呼市发布引人留人18条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根据落户人员意愿实现想落尽落。简化居住证办理程序,实现同城服务事项应办尽办。

“想落尽落”“应办尽办”,这8个字,就是力度和决心。

落户政策放开之后,配套政策也要逐步跟上。这个配套政策之一就是租购房补贴政策。

比如,对大学生租购房补贴实行“网上办”“掌上办”,由半年一审提速至一月一审,累计完成3333人次的申请受理。

比如,加大住房资源供给。三年内通过集中新建、企业配建和市场购置等方式,筹集公租房4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3万套。

另外,完善医疗、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等配套资源,让新进劳动者和产业发展相适配。

在引人留人18条措施中,涉及医疗领域,提出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5个国家医学分中心,打造57个临床重点专科。

涉及教育领域,提出实施义务教育“零门槛”招生入学,三年内新增中小学学位5.3万个,提供公办优质中职学位2.88万个,满足来呼人员子女“有学上、上好学”需求。

涉及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提出政务服务大厅全部设立“帮办代办”窗口,实现社保卡申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社保公积金转移接续、户口迁移、就业创业、婚姻登记、生育登记等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其次,用真金白银留。

7月19日,呼和浩特晚报报道,大学毕业生租购房补贴发放由一年两次改为一月一次。

根据呼市之前发布的政策,对在市域内非公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并依法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累计3个月及以上的,毕业2年内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于2021年6月22日及以后自行租房,可申请租房补贴。

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分别按月补贴1000元、800元、500元,补贴期限不超过24个月。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租房每月补贴300元,最长补贴2年,购房一次性补贴2万元。

青年大学生在本市创办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可申领最高5000元的场租补贴,对创办的小微企业发展前景好、带动就业人数较多的,经认定可申请最高6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在呼市首次购买首套新建商品住宅,可享受全额契税补贴,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可贷额度由个人公积金账户余额的20倍提高为25倍。

赛罕区金桥“双创”示范园通过直播带货形式推销本地优质农产品

和林格尔新区人才创新谷

还要用心留,用能感受到的细节留。

今年2月10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举办“区长喊你来就业”系列招聘活动正式启动。

内蒙古财经大学2023届的毕业生高悦博找到了心仪的岗位并投了简历。“能够面对面与招聘单位交流,非常方便,这对于我们求职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机会。”

“今天参加现场招聘的企业有33家,共提供1125个岗位,参加‘丁香扎根’直播间直播带岗的企业有40家,共提供1163个岗位。”赛罕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永军介绍,后续还将组织系列招聘活动,走进自治区内高校进行宣讲,送政策送岗位,搭建起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求职招聘的平台。

今年年初,呼市面向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应往届毕业生,招聘1000名社区工作人员。

7月17日,呼市发布城市基层治理领域专项引才公告,面向全国39所985高校和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名院校,引进378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下沉城市基层治理岗位工作。

社区的普遍招聘和专项引才,一个有利于解决整体水平的问题,一个重点解决引领突破的问题。

基层治理水平,是呼市以前被吐槽最集中的。现在,随着人才下沉城市基层治理岗位工作,可谓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短短两年内,为了引人留人,呼和浩特接连两次出手。

一次是2022年6月17日,呼和浩特市推出“人才政策10条”,并有6个配套性实施方案。

还有一次是2023年8月24日,又推出“引人留人18条措施”。这个“引人留人18条措施”,是在“人才新政10条”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一个升级版,不仅可操作性更强,更加具体,还逐条规定了责任单位。

两件事,归根结底,都是留人,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这些“大招”肯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憋出来的。

其实,呼和浩特的用心,不仅仅体现在引人留人方面。

“强首府”,打造一个让“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城市,呼和浩特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改造了309个老旧小区。

比如,打通了32条“断头路”。

比如,今年夏天的“周杰伦”演唱会,全市共接待游客126.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

“识见”8月20日评论《呼和浩特市,接住了》指出:这无疑是一座城市对市民需求的庄重承诺,是不断进阶城市治理的成功应考,更是呼和浩特“接好了这波流量”最有力的证明。

……

一些媒体直呼:“呼和浩特‘开窍’了”。

还有一组数据:“强首府”元年,呼和浩特前三季度GDP增速9.7%,全国省会城市增速第一,领跑全国,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海口的9.5%和西宁的8.6%。

仅仅三个季度,呼和浩特经济增速就从省会城市末流一路披荆斩棘荣登榜一,再次证明了“强首府”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同时也给了“强首府”的底气和信心。

呼和浩特在变,变得更加真诚,更加包容,更加自信。

呼和浩特在变,有了公认的肉眼可见的变化,和全面进步。

现在,每座城市都在拼经济,拼人口,拼人才。拼经济,拼人口,拼人才,就是在拼产业,拼一个城市的未来。

怎么拼?一句话:城市的思想力决定着可能性。这个思想力,也许来源于一次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也许来源于左邻右舍的进步所带来的对比压力和动力。

今年以来,已经有5.1万名大学生留呼就业创业。大学生是城市的未来,大学生更知道哪座城市才是自己的未来。

人才去哪就业择业,他们选择用心投票。

照这个速度下去,谁还敢说“十万大学生留呼”是个梦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