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科技网
科技日报记者张蕴通讯员陈芃
防治包虫病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也是国际包虫病研究领域的学术制高点。17日,记者从青海大学获悉,该校格日力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为防治包虫病迈出重要步伐,相关论文《靶向多房棘球绦虫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泡型包虫病治疗效果评价》在线发表于国际免疫学会联合会官方期刊《免疫学前沿》上。
格日力教授介绍,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内蒙古等西部牧区和半牧区。其中泡型包虫病呈肝脏浸润性生长,晚期似肝癌样转移能转移至肺、脑、乳腺等脏器,临床有“虫癌”之称,严重危害我国西部牧区人民身体健康,已被我国列为重点防治寄生虫病之一,对该病的防治是一项国际性难题。
课题组首席研究员汤锋介绍,目前针对多房棘球蚴组织浸润问题缺乏有效干预靶点,此次研究发现,亮氨酸氨基肽酶重组亚单位疫苗可有效抑制寄生虫在体内生长且呈现出肝脏非浸润性生长的现象,为该难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国际寄生虫领域知名专家墨西哥城自治大学阿尔瓦雷茨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骆学农教授一致认为,该项研究的重大突破在于首次发现亮氨酸氨基肽酶在多房棘球蚴感染宿主囊泡形成和浸润性生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泡型包虫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候选疫苗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