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 > 教育资讯

西安高新区教育系统: 加快建设“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

西安高新区教育系统积极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服务承诺,紧扣教育优质均衡,三项举措出实招,加快推进50所“新校成名校”培育工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满足群众对“家门口好学校”的期盼。

党组织示范引领,为新校把稳方向。加强党对新建学校的全面领导,聚焦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强化新建校党的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胜势。同步跟进组织设置。党委印发《关于成立部分基层党组织的通知》,指导成立新支部50个。采取“总支+支部”“名校+新校”党建联动共建模式,将50所新建学校全部纳入“名校+”教育联合体管理,助推党建和教育一体化。选优配强领导班子。选拔出政治素质好、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落实新建校领导班子年轻化专业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校(园)级领导干部16名。制定《高新区学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暂行)》,赋予新建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选育学校年轻干部。标准规范阵地建设。以“五星达标、双强争优”星级党支部创建为契机,推进新建校党员活动室标准化规范化创建率100%。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把党组织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新建校最深处。

内涵式创新发展,给新校提质赋能。按照“区域联动、名校引领、内生发展、全面推进”的思路,构建“新校成名校”实践载体,促进“名校”量质齐升。坚持文化立校。以地域特点和师生风貌为依托,完善内涵发展。高新第六学校地处终南山下,凝炼出“臻美”教育文化;高新第九初级中学坐落沣水河畔,挖掘了礼乐文化;高新区第十七小学形成了“智信+”教育理念等,用文化力量推动新建学校发展深度。聚焦课程开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实施课程育人。高新第五学校通过“二校名校+行知五校”整合校本课程建设;高新第二十一小学立足“思路工坊、劳动为美”强化劳动教育特色;高新第十一初级中学践行“致敬南泥湾”红色教育农耕劳技课程等,用课程研发推动新建学校发展高度。注重教师培养。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抓手,精准实施培训。高新区第十初级中学、高新区第二十七小学大力推进新建校教师与名校结对、与名师互动,通过价值凝聚、师德涵养、师能锤炼、科研提升、平台助力,不断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热情和提升教学能力,用“青蓝工程”推动新建学校发展力度。

“名校+”集团升级,促新校加速成长。高新区教育系统党委切实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实践,实施“名校+”集团升级,加快新校变名校。管理模式再升级。通过成立13个“名校+”教育集团,把50所新建校一揽子纳入“名校+”集团升级协同发展,构建“名校+新建校+片区学校”集团化发展新模式,如“高新一小+4所新建校+细柳片区校”,“高新一中+4所新建学校+秦渡片区校”,使“名校”先进管理向纵深延展。交流互动再升级。突破公民办之间、各学段之间管理壁垒,从“名校”选拔任用校(园)长64名、教师200余名支援新学校,全区安排300余名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开展“互看互学互评”活动,全区100余名校(园)长、中层干部对12所“一长多校”“+校”进行实地观摩,促进新校提升。品牌塑造再升级。50所新建学校在“名校+”工程的引领下,实现了高起点、高层次、高质量的发展。高新第三初级中学通过与高新一中深度融合,半年时间学校已经基本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标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高新第十五小学采取与高新一小高效联动,狠抓教学教研,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赢得了家长的口碑,得到了社会广泛肯定。同时,邀请省市著名媒体走进校园,实地参观新校发展,了解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特色,加深学校与媒体、社会融合,让更多的群众知道“好学校就在身边”。

当前,高新区一批新校正在加速成长,随着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在全区学校的深入推广应用,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创造更多更实的获得感,保证群众享受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