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 > 教育资讯

西安一大学生拿奖学金做公益, 动员同学一起, 网友: 先培养好自己

能获得奖学金的大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和能力比较突出的,是属于大学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是其他学生的榜样,但如果这部分大学生鼓励周围的同学都把奖学金捐出去,其他同学会是什么反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8名大学生火上热搜,在高校圈刷屏,11月20日,该校有8名大学生自发地捐出了15000元的奖学金,从而引发了网友热议。

据了解这8名学生全部来自于电子工程学院2019级,分别是赵思垚、蒋晓天、王龙鑫 刘勇、刘祖瀚、段治仲、王佳笛、晋小川,其中赵思垚捐出的奖学金最多,他把自己才拿到的国家奖学金8000元全部捐了出去。

赵思垚说自己之所以捐出奖学金,是因为受到了一位学长的感召,觉得自己也应该这样做,把奖学金捐给那些更需要的人。

在全额捐出8000元奖学金后,赵思垚又通过朋友圈和其他渠道开始宣传,想让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让大家都把奖学金捐出去,没想到很快就有7位同学响应,和赵思垚一起来做公益。

值得注意的是,这8位大学生的捐奖学金并非是简单的捐款,没有把钱直接转给公益机构,而是身体力行,亲自组织和参与了对口帮扶活动。

就在2021年11月初,在学院老师的协调下,赵思垚等8名大学生前往渭南市蒲城县某学校参加结对帮扶,在现场举办了一个捐赠仪式。

在这些大学生看来,15000元不多,所以每一分钱都必须要用到刀刃上,让这些钱发挥出最大的公益效果,所以他们买了一批非常实用的书籍,包括科普、文学、经典读物等,还给孩子们建了一个图书角,加起来大概有100多本,另外还买了一些体育用品,让孩子们的体育课更丰富一点。

剩下的钱,他们进行了现金捐赠,向22名中小学生定向捐赠,每人捐赠奖学金500元。在他们看来,这些钱虽然不多,但还是能够补贴一点家用的,虽然孩子们未必能读懂其中的深意,但他们长大了一定会明白,这种爱和善举是可以传递的。

参与捐款的大学生还指出,如果那些奖学金不捐出去,很可能会被自己当成零花钱给用掉了,但捐赠给了乡村的孩子们,是属于回馈社会,如此一来,这些奖学金将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从这些大学生把奖学金捐出去的初衷来看,他们就是想让这笔奖学金变得有意义,能够传递更多的善意,给那些需要的人带来希望,甚至还有人也曾接受过社会的关爱,他们都认为这也是自己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面对大学生的善举,很多网友都表达了自己看法,大多数都认为这些大学生的做法值得肯定,要知道在大学校园里,很多大学生为了奖学金真是拼尽全力,不仅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努力参加各种活动,甚至还要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有大学生为了奖学金而争得面红耳赤,毕竟奖学金名额有限,一旦拿到奖学金,不仅仅意味着是金钱,还意味着个人简历上又多了一个亮点,可见奖学金对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网友之所以点赞,是因为这些学生懂得了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虽然15000元并不多,但可以以小见大,这种善意如果继续保持并且传递下去,后续的价值将会得到无限放大,这不就是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吗?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如此高调地号召其他同学把奖学金捐出去,会不会给其他人带来压力呢?不排除此举会给其他人带来心理上的束缚。

甚至还有网友指出,大学生做善事值得肯定,但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才行,而且最关键的是,在培养他人之前,还是应该先把自己培养好,如果把精力都花在了公益方面,反过来影响了学业就不好了,毕竟大学生的本职工作是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如果能发挥出专业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那才是最大的价值。

个人认为,网友的这些声音也不是批评与指责,只是一种善意的提醒,虽然发出了捐款的号召,但捐与不捐都是个人的选择,相信没有人会强求,就算是捐了,也一定是量力而行,不应该出现贫困生把奖学金捐出去的现象。

另外,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实际上应该算是大学生德育和社会实践的一部分,适度参与一些活动是不影响自己成长成才的,相反那些死读书的大学生更应该抬起头来看看世界,大家觉得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