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众多的高校之中,最著名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包括兴庆、雁塔、曲江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四个校区。其中,以“兴庆校区”年代最早,大部分建筑修建于1955年至1959年。2014年6月9日,这里的主楼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肇始于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56年,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当时的校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兴庆宫公园的南门外,环境优美,历史悠久。
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的北门,迎面的水池中矗立着一座写有“饮水思源”四字的纪念碑。这是“交大”的光辉传统,在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校内,均设有类似的“饮水思源”纪念碑。
绕过大门内的水池,后面便是中心一楼,被称为“红屋顶”。青砖灰墙,机制红瓦,人字形的斜坡状屋顶,吸收了当时的苏联风格。同时,坐南朝北,左右对称,庄严肃穆,简洁明快,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手法。
走进中心一楼,内部经过装修,显得朴素大方。此楼不仅见证了“交大”的西迁,也见证了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过去,它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也是主要的教学楼。如今,这里是陕西省数学会和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的所在地,内有现代设计与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中心一楼北门
中心一楼内部
自北向南,穿过中心一楼,进入一条“杰出校友画廊”。在两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众多“交大”著名毕业生的画像,可以看到钱学森、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侯宗濂、张元济等一个又一个“交大”的英才,人才济济,星光灿烂。
穿过“杰出校友画廊”,便来到北面的理科楼内,与一号楼呈“工”字形连接在一起。这里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和西安数学与数学技术研究院的所在地,内有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天元数学西北中心,也被称为“数学楼”。
在中心一楼的东西两侧,分别是中心二楼和中心三楼。过去,这里的大教室是全校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的授课场所。当时,办学的空间有限,很多教师把实验室,直接搬到了这些楼上。
如今,这里的理科楼、中心一楼、中心二楼、中心三楼、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和西二楼等,均被列入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优秀的近现代时期建筑物。
这些建筑由郑贤荣和华冠球设计,为中建西北院第一代建筑师。建筑呈中轴对称,整体坐南朝北,合围式的布局,以三、四层为主,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中心二楼
中心三楼
大教室
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园,从北向南不断地发展,形成一条长约1公里的美丽中轴线,串联起一座又一座特征鲜明的优秀建筑。
从历史悠久的“红屋顶”建筑群,到大气磅礴的腾飞广场和老图书馆,再到钱学森图书馆、教学主楼和思源学生活动中心,互相协调,互相守望。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凝聚着时代精神,打下了岁月的烙印。历经风雨,社会变迁,西安交通大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片近现代优秀建筑的群落。
腾飞塑像
老图书馆
教学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