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 > 就业

陕西70名教师被处罚, 全部都是省级骨干教师, 处罚原因是无序流动

骨干教师,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当地的教育事业,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骨干教师的数量,直接决定学校和地区的教学质量。

任何一个骨干教师,不但需要在一线摸爬滚打多年,且需要具备一定的天赋,毕竟教学这件事,不是学历高就一定行,自己行和教会学生完全是两回事。

近日,陕西集中处罚了70名省级骨干教师,这些教师的名师称号的荣誉证书作废,取消享受的奖励待遇,原因只有一个,官方的用词是“无序流动”。

更直白的说法是这些被处罚的名师是在当地工作不到3年就主动流动到了待遇更高的地区学校就职,违反了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

名师流动的问题,对于学校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通常情况下,能够主动跳槽的教师,都是真材实料的一线教师。

这种流动基本都是普通学校向名校流动,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势必造成本来就不均衡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失衡,从而形成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局面。

陕西这次的处罚虽然力度不小,但起到的作用也相当有限。证书作废,改变不了这些名师的教学能力,取消奖励,也会由接收单位给出相应的弥补。

要改变名师无序流动的情况,还需要真正了解名师流动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才有希望改变这种局面。

l 年龄的限制

相当部分的学校和地区对名师的招聘是有年龄限制的,一般都会限制在45岁甚至40岁以下,原因很简单,用人单位是需要名师来工作,而不是来养老。

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名师,至少也要带过2届学生,通常情况下,名师的年龄一般不会低于30岁。如果是硕士学历,那需要的时间就更长。

这还是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且自身也具备相当的悟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事实上,能够成为省级名师的,基本都已经在40岁上下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名师急于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年龄基本已经卡线了,如果再不流动,或许以后就不再有流动的机会了。

l 待遇的差异

另外一个造成名师流动的重要原因就是待遇问题了。有关部门一再强调,要求教师的收入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收入。

事实上,教师的收入一般稍稍高于当地的平均收入,但教师并没有任何隐形的收入和福利,和公务员的待遇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只有放弃教师职业去考公务员的案例,但从未见过放弃公务员职务去考教师编制的,连听都没听说过,二者的差距可见一斑。

而各地区教师的差异又非常大,沿海城市的教师收入甚至是内地农村地区的几十倍,这样的待遇差异,要让教师完全不动心显然不现实。

l 上升通道的闭环

教师的上升通道是非常明确的,如果按照正常的上升通道,普通教师除了职称上的变化外,在职务上成为年级主任基本就是终点了。

越是落后的地区,普通教师越难进入管理层。更让人难受的是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教师基本上没有机会被调剂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或者地区。

也就是说教师如果不主动流动,那么大概率就是在所在地区甚至所在学校教一辈子书,在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其收入和职位并不能有相应的提升。

在这种环境下,那些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很难安于现状,必然会主动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向发达地区或者更好的学校流动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写在最后:

师德固然是一个方面,但要教师完全讲奉献而不考虑实际情况显然已经脱离了师德的范畴,一味地要求教师讲奉献,讲情怀并不现实。

任何一个职业,明明有月收入超过2万的能力,却甘心拿着2千的薪资任劳任怨的工作,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但一定极为罕见。

为何到了教师这个行业,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更高的待遇就变成了不讲师德呢?这是否也是一种道德绑架呢?

不改变教师的待遇和上升通道,仅仅通过行政处罚的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可能就此杜绝教师无序流动的现象。

师德固然重要,但师德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在讲情怀,讲奉献的同时,也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多方面同时着手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改善教师的待遇,合理化教师的上升通道,同时让教师的有序流动趋于正常化,才有希望改变教师目前这种无序流动的局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