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 > 教育资讯

西安的教育资源, 该被“diss”吗?

不知何种缘故,近日“郑州龙子湖大学城”再次引发热议。在这股风波中,西安也被殃及池鱼,遭到某些人“diss”。可要明白的是,西安如今雄厚的教育资源,并非平白无故得来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际局势依旧紧张,为了国防布局和西部开发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将28家东部沿海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先后西迁来到古城西安。

这其中最为知名的无疑是交通大学,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交大师生们听从祖国号召,要么拖家带口,要么抛家舍业,弃繁华和舒适于身后,怀着“舍小家顾大家,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留下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西部乃至全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在此过程中,西安付出的努力也不容忽视。

得知交大将要迁到西安的消息后,陕西省与西安市非常激动,并立即选取了市郊5个地方,供交大选择。

最终,交大校长彭康与几位教授从西安提供的5个地方之中,选了位于城东的唐兴庆宫遗址这个风水宝地。此地南望青龙寺故址,西距城区也不远,东临规划中的环城大道。

上世纪50年代的西安,经济建设相当落后,尚处在“电灯不明,马路不平,电话不灵”的年代。最繁华的东大街也没有一所像样的房子,电线杆歪七扭八地立在马路中心。交大西安新校址被勘察选定时,还是一片麦田,几个果园、几座荒坟点缀其间,乌鸦成群。

而就在新校址选定后,西安立马组织大批工人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施工,下雨下雪、除夕之夜,都没有停止过。最终,以当时的条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十万平米的基建任务,让交大西安校园在开学前后已初具规模,为师生们学习、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西安政府及西安人民的热情,还是让交大师生印象深刻。交大的骨干教师沈德贤,在给哥哥的信里是这么说的:“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太欢迎我们交大啦,尽一切可能照顾我们。陕西缺大米,可他们把给外宾供应的大米都先给我们吃,太感动人了”。

另外,为了给交大师生提供一个优雅的人文环境,1956年,市政府决定在兴庆宫遗址上,建设当时西安最大的公园——兴庆宫公园。

当年广大西安市民通过义务劳动,开渠引水,挖湖叠山,植树种花,兴建亭台楼阁。公园的兴建乃至兴庆湖的挖掘,见证了许多市民以及交大西迁师生的无私奉献。

回看交大西迁故事,不仅有交大师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魄力,也有西安人的全力配合、淳朴厚道。两者结合,才让交大在西安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