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陕西 > 小学

“教育世家”亲历西安教育变迁 西安各学段公办学校都越来越好

曾几何时,还没到升学季,许多毕业班家长就开始“寝食难安”,千方百计地为孩子寻求“名校”入学机会。如今,“择校热”逐年降温,家长和学生主动选择家门口公办好学校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我家三代人都在西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从教,对这种教育现象的转变,更是深有体会。”在我市从教18年的一线教师张兴说,学校的变化与西安教育的变迁同频共振,“西安教育,正奔跑在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

今年41岁的张兴,在西安市第八十二中学初中部任英语教师,她的爷爷和爸爸都是教师,对教育的坚守,对学生的热爱,早已变成一份耳濡目染的传承,深深影响着张兴。良好的师德师风在这个家庭中得到传承,一家三代教育人更是亲历了西安教育的飞速发展。

公办好学校不断涌现家长不再只盯着几所“名校”

走进八十二中,宽阔的塑胶操场、靓丽的人工草坪足球场和树脂篮球场立刻映入眼帘。“十六年前,这还是个土操场,孩子们一运动便尘土飞扬,下雨天更是没办法使用。后来进行过整修,2016年新建了塑胶操场,成为学生们最喜欢的地方。”张兴告诉记者。

顺着校园宽阔的步道向前走,一幢崭新的5层大楼便矗立在记者面前。进入楼内,宽敞的大厅两侧,是一间间明亮的现代化教室和功能部室。记者随机走进一楼一个房间,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忙碌地进行室内布置。古色古香的装饰、桌凳、茶具,这是学生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茶艺教室。

“沉浸式学习环境、互动式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改扩建项目,新教学楼建成后与原有教学楼连为一体,将于今年9月开学正式投入使用。”该校教导处主任王希武告诉记者,以前,学校只有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房、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最基本的功能部室。新教学楼建成后,将建成茶艺室、污水处理模拟实验室、VR教室、生涯规划室、学科教室、校园电视台等多个现代化功能部室,以及30间新教室,完全能够满足高考改革后走班制对教室的需求。

对于学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张兴和同事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并将这种喜悦和振奋化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动力。

“学校的变化与西安教育的变迁是同频共振的。”张兴说,自己2004年参加工作,十多年前,许多家长在孩子升学时眼中只盯着几所“名校”,导致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都很重。但近年来,公办新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些曾经对生源吸引力不强的老学校也在政府大力投入和支持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源纷纷回流。

“就拿我们学校为例,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学校内涵发展近十年来也驶入了快车道。我们在2012年成为西工大附中大学区成员校,2018年成为‘名校+’西工大附中联合总校八十二中分校。我们的许多老师加入了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课题研究、送教交流、专题培训等各类活动让我们的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家长认可度和学校美誉度越来越高,如今学校已有2000多名学生,其中一些学生是家中的‘二孩’,哥哥姐姐曾在我校学习,父母非常认可学校,因此又将‘二孩’送来读书。”张兴笑着说。

[数说]

近年来,我市把学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市2019年到2022年秋季开学累计新建、改扩建学校454所,新增学位43.04万个。一大批高品质、高标准的学校在群众家门口建成投用,群众子女上学更加方便。

深入推进“三名+”工程,确立了一长多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兼并融合等四种紧凑型“名校+”教育联合体组建模式,全市“名校+”达到1691个,覆盖学生120.1万人;“名师+”研修共同体达2010个;市级“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达100个,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大。

教育环境越来越好家门口有了更多优质公办园

张兴的案头有两个厚厚的笔记本,一个用来记录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教学日志,一个用来记录作为年级组长的工作任务、计划和心得。就像每天吃饭、喝水一样,在两个本子上留下自己的思索,已成为张兴每日必做的功课。

张兴说,做工作日志有助于自我管理和高效工作,而这个习惯,传承自她的父亲。

张兴的父亲张六民曾在碑林区盐店街幼儿园工作,从一名普通职工干起,最后成为园长,数十年来一直兢兢业业。“我是1980年开始在幼儿园上班的。记得那时候,幼儿园的门很窄,小到只能容一个三轮车进出。园所的地势低,下雨时马路上的水还会倒灌进来。”张六民回忆道,“到了1983年,在政府支持下,幼儿园盖起了3层楼,大家特别激动,因为当时西安还没有几所幼儿园有楼房。”

2001年,在西大街改造工程中,由于拆迁原因,盐店街幼儿园搬迁至湘子庙街过渡,并停止招生。后来,幼儿园的老师们被分配到其他学校任教,张六民则继续负责处理园所遗留问题,并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直到2014年退休。

“在湘子庙街工作的那些年里,父亲仍坚持每天做工作日志,早上7点多上班,晚上6点多下班,从未懈怠。”张兴说,乘着《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东风,新的盐店街幼儿园于2021年9月建成投用,这让父亲特别开心,并在园所投用后的第一时间前去参观。

“园所很漂亮,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而且老师也全部有着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或研究生学历。”张立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盐店街周边是人口密集区,适龄幼儿非常多,群众很期盼有一个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如今,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海洋风、宇宙风、动物王国风……记者在盐店街幼儿园采访时发现,每个教室的主题风格各异,但清新、温馨是它们共同的特征。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精心打造出不同的游戏活动空间,加上教学楼里创意无限的主题墙、主题海报、各类学习区角,都充分体现出环境育人、润物无声的教育理念

“孩子特别喜欢幼儿园,老师很有耐心,和家长一起帮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阅读习惯。”中一班幼儿家长张女士说,“和父辈相比,我们这代人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十年前相比,我觉得西安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好、高品质教育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大。”

[数说]

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达到1886所,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公办园及在园幼儿数占比达到“双50%”,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65%以上。

“西安教育大发展涵盖各个学段”

“这么多年来,西安教育的大发展涵盖了各个学段。”张六民说,不仅他工作过的幼儿园、女儿从教的中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女儿的爷爷,也就是他的父亲张明儒曾工作过的小学——碑林区景龙池小学也在近两年中发生了巨变,面貌焕然一新。

“我小时候常坐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梁上跟着父亲去学校。”张六民说,他还记得那时学校的教室都是土厦房,校舍非常简陋。

“不只是在那个年代,2000年左右时,学校的操场还是水泥地,操场后面有一排旧瓦房,是老师的办公室和宿舍。”景龙池小学校长王艳告诉记者,该校始建于1903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校发展相对较慢。

巨变始于2021年。当年,景龙池小学入选西安市首批新优质成长学校,政府投资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教学楼外立面粉刷一新,楼内进行了装饰装修,操场铺设了人工草坪,红色的塑胶跑道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靓丽;教室里,崭新的智慧黑板、护眼灯、课桌椅、空调既漂亮又实用;校园内的安保系统、广播系统、录播系统全部智能化;主席台以前是瓷砖贴的背景墙,孩子们表演节目时,只能由老师制作手工来搭建舞台场景,如今换上了全新的LED大屏幕,能根据孩子们的表演“移步换景”,为师生沉浸式表演带来了很大方便;操场后面的旧瓦房也在去年被全部拆除,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操场“长大”了……

由于校园面积小,学校在细微之处用心设计,文化墙随处可见,并种植了芭蕉树、桂花树、樱花树、月季、紫薇等花卉乔木,让学生体验浸润式文化,学会发现美、创造美。

“学校虽小,但文化底蕴深厚,学校的‘景龙六礼’(启智礼、诚信礼、成长礼、守纪礼、感恩礼和毕业礼活动)就很有特色。”该校二年级一班学生家长梁女士告诉记者,她在景龙池这条街上已经居住了30多年。孩子‘幼升小’时,她曾一度想为孩子去别处择校,但景龙池小学的巨大变化让她最终选择了在家门口上学。“这一年来,我对学校挺满意的,老师很负责,教育理念也科学,课后服务丰富多彩,帮我发掘了孩子的多种兴趣和潜能。”

“爷爷退休后有一次曾路过景龙池小学,那时候学校还没有大的变化。爷爷一生热爱()教育事业,如果他还在世的话,一定会为今天学校的新面貌感到高兴,也会为西安教育的大发展感到激动!”张兴说。

去年12月,包括景龙池小学在内的212所学校被命名为“西安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同时,我市还公布了第二批“新优质成长学校”名单,通过多种举措激发学校生机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提升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推动各“成长学校”早日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背后]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在2020年重点提升202所学校的基础上,2021年市级投入3.2亿元专项资金,区县配足配套资金,对2422个软硬件项目进行了全面提升,认定“新优质学校”212所,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王燕图/视频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郝钟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