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甘井中心小学学生为豇豆搭架
“快来快来,掰玉米、摘南瓜、挖红薯喽......”陕西渭南合阳县甘井中心小学的劳动实践课上一片欢声笑语,学生们在自家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里,体验着劳动的乐趣和秋收的欢乐。
在这块占地约1600平方米的劳动实践基地上,不仅有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还种有红薯、南瓜、萝卜、茄子、豇豆等应季蔬菜,不仅可供学生劳动实践使用,成熟的蔬菜瓜果还可反哺学生,供给食堂以改善提高学生伙食。
合阳县甘井中心小学语文老师仵力晖在基地指导学生写作文
校长行宏告诉记者,甘井中心小学地处梁山脚下,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依托当地自然地域环境和农业结构优势,先后投资2万多元开垦学校东南角的闲散荒地,于2020年建成了这个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拓展学校课程的多样性,学校结合“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以基地为依托,把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效融合。语文老师会在基地指导学生写日记和作文;数学老师会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实践编写应用题、测量数据;科学老师让学生在基地中观察、实验;美术老师让学生到基地写生等等,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受到教育,感受快乐,从而达到五育并举与融合的办学目标,让孩子们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农村学校有自己的“基地”,城区学校也“不甘示弱”,别出心裁为学生创造劳动教育条件。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立足该校“行”文化理念,与《诗经》同“行”,践行《诗经》中的农耕文化,在学校素养中心阳台上为学生辟出“一亩三分地”,起名“雅南农场”。围绕“农耕、文化、体验”的劳动教育主题,学校辅导员老师精心组织策划,带领学生们积极动手,自行商定耕种品种,自主种植时令蔬果,在种植和管理中观察、记录、总结,从规划种植品种到翻地、播种与栽种幼苗再到浇水、施肥和收获,孩子们在这“一亩三分地”里知农时、识农具、学农事、践农务、品农趣,既感受了“耕文化”的魅力,又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雅南农场”
“基地虽小,但教育价值却很大,‘雅南农场’不仅为孩子增添了生活的乐趣,还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孩子从自然中获得知识,感受植物生长的奇妙!”城关第二小学三年级四班王浩然的妈妈在家长群中分享道。“在‘耕文化’的体验中,我收获了劳动技能,增长了生活见识,也懂得了‘粒粒皆辛苦’,今后也一定要做个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好孩子!”四年级三班学生雷琳旋这样说到。
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观察记录农作物生长情况
“农场不只是孩子的‘劳作场’,更是性格品质形成的‘体验田’,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这‘一亩三分地’定能结出素质教育香甜的‘果实’。”合阳县城关第二小学校长魏改芳谈到。
近年来,合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督促指导各学段各类型学校按规定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花心思、下力气加强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在全县形成“校内劳动责任区+家庭劳动教育实验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实施模式。各中小学校按照劳动教育要求在校内新建专用教室和劳动教育基地,整合相关功能部室、配好专用器材。依托区域优势、资源特色,充分利用王村综合实践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西农大合阳葡萄研究基地、风动科技公司等,组织学生开展农业生产、工业体验等等,让劳动教育“有米下锅”,让劳动活动“居有定所”。
此外,合阳还积极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体系,充分挖掘教学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劳动,在劳动中获取快乐。用结果倒逼过程,教育局将劳动教育纳入全县中小学课程标准,把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形成《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归入毕业生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快乐成长,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基。
供稿:岳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