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出国之前,很多人都对我寄予厚望,觉得我完全可以考上国内的一所好大学,因为我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而且学习态度端正,我的性格有些张狂,虽然在学习的时候很安静,可一旦离开书本,桀骜不驯的性格就展露出来。无论我做什么,父母都是支持的,只要不犯很严重的错误,爸妈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在读高中之前,并没有想过出国留学的事情,在我的心里,外国是很遥远的地方,似乎这辈子都不一定能够出一次国,可随着知识的增加,认知的扩展,感觉出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甚至有种轻而易举的感觉。
就这样,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向爸妈提出以后要在国外念大学的想法,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妈妈肯定不希望我远离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地方读书,她总是想着外国人人高马大的,要是欺负我,可能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妈妈的这种想法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因为太爷爷就牺牲于抗战年代,所以妈妈从骨子里,是对某些人是有怨恨的,所以想阻止我出国,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在爸爸心里,我能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是好事,最起码知道自己想去做什么。而我的性格就是敢想敢做,桀骜不驯的性格再加上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让爸爸很是喜欢,他不仅没有阻止我去国外读书,还鼓励我,要在国外做出点成绩,最好能够娶一个外国媳妇。娶媳妇这件事我没想过,但是在外国做出一番成绩确实有这个想法。
2015年,我参加完高考,就开始准备留学的事情,当时当大学老师的舅舅让我去德国或者是英国读书,在他看来,这两个国家很发达,教育也很先进,可我却不想去这两个国家,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叫芬兰,查了资料感觉地广人稀,也挺好的,而且赫尔辛基大学也挺不错的,就想试试能不能读这所学校。
幸运的是,在我递交了邮件半个月,收到了录取通知公告,就这样,在父母都不满意的情况下,我选择到芬兰留学。
刚到赫尔辛基市那会,真的有些后悔,因为这个所谓的首都城市,人口稀少得有些可怜,在大街上看不到很多人,甚至还不如国内的一个县城人多,思来想去,既来之则安之,我是来求学的,不是来挑三拣四的。
我学的是经济专业,这是一个很需要知识储备和实践的专业,好在我的英语水平足够好,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费吹灰之力。四年大学读完,又接着读了两年研究生,在读研究生的时候,认识了奥莉娅,她是一个有着178公分的芬兰美女,比我大三岁,用咱们中国话讲:“女大三抱金砖”,她当时是边读书,边工作。
奥莉娅给我的感觉很好,是一个成熟稳重的女人,而且不失性感,最主要的是奥莉娅的三观很正,而且喜欢中国文化。
我们在刚交往的时候,就知道奥莉娅曾经作为交换生,在西安留学过一段时间,对西安有很深刻的印象,而我恰好是西安人,所以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
那个时候我还在读书,奥莉娅就带着我去了他们家,除了在赫尔辛基有房子外,他们家还有一座私人岛屿,这些事情,奥莉娅都很坦诚地告诉我。其实那个时候我们虽然确立了恋爱关系,但是对于未来还是很迷茫的,我肯定是想回到西安工作,毕竟父母在西安,亲戚朋友也都在老家那边。
恋爱是美好的,可以让黎明的曙光透过窗户渗透进来,然后让美好的一天开始。
在我读完硕士后,带着奥莉娅回了一次西安,因为奥莉娅在西安生活了一年时间,适应起来还是很愉快的。我们这次回来主要就是结婚,但之后还是要回到芬兰。
我爸妈虽然看到带回来一个外国儿媳妇很开心,但在听了我们的计划之后还是很担忧,觉得以后想见一面都不容易,毕竟相隔万里,妈妈的担忧不无道理,但有些事情只能顺其自然,毕竟我们是跨国婚姻,为了尊重爸妈,我们选择在西安注册结婚。
我们结完婚就回到芬兰,因为没什么工作可做,基本上就在奥莉娅家里闲着,偶尔出谋划策一下,算是不让自己闲着。
我和奥莉娅结婚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儿,在我的意识里,还是有些重男轻女,所以希望奥莉娅再生一个孩子,最好是男孩。奥莉娅的父母对我也挺好的,平时基本上什么都不让我做,而奥莉娅也经常打趣地说:“你也算是半个上门女婿”。
其实在欧洲,不存在什么上门女婿这一说法,所以这句话并没有伤害到我。
芬兰是一个很漂亮的国家,虽然只有五百多万人口,但地广人稀,空间感很好,随着奥莉娅生完二胎,我就成了全职奶爸,每天在家带两个孩子,如今儿女双全,也算是满足了我的需求。
这几年来,我和奥莉娅的感情很好,没有因为文化、饮食、传统习惯等因素导致我们的感情出现问题,互相迁就包容,生活对我们来说,只需要每天简单地度过就行。
当然,作为一名陕西人,不吃面食是很煎熬的一件事情,而这里的什么意大利面我根本就吃不习惯,好在我从小就喜欢烧菜,每次回去都跟着我妈妈学习做面食,这几年来也学会不少面食种类。
不管是手擀面还是蒸馒头,现在也是信手拈来。
奥莉娅的家人都很喜欢吃中国菜,他们也在尝试学习中文,认知中国文化,有时候觉得自己能够做到如此,已经很伟大了,现在奥莉娅的中文可以正常交流,为了两个孩子从小学习好中国文化,在家我们基本上是以中文和英语为主要的交流习惯。
奥莉娅也和我袒露心扉地说过,等孩子稍微大一点就回中国生活,这是我感到很欣慰的一个答案。毕竟我已经三十出头了,父母也都快六十岁的人,以后还指望我赡养,能够在父母年轻的时候回到他们身边,替父母分担压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