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12所发源于延安的高校齐聚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举行“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五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成员、副校长林万龙介绍,“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成立于201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延安大学等九所诞生于延安高校组成,而在当日举行的五周年纪念仪式上,东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加入联盟。
走出延安的高校,红色育人新路径
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带领工农红军在于都集结出发,历时两年、跨越11个省份,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最终到达延安,开启了革命的新阶段。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表示,在延安,党中央着眼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尤为重视教育,领导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延河联盟中的高校,都是从延河之畔一路走来,传承着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过去5年来,延河联盟各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积极打造协同育人新范式、延河育人新平台,全面深化合作领域,在赓续延河血脉、坚持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创新和突破,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红色育人的新路径。”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钟登华表示,高等教育是知识生产的高地,也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创新推动的重要平等,需要深刻认识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深入思考“发展新质生产力,教育何为、延河联盟何为”等重大课题。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国家重大课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红色育人共同体工作机制创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站在长征的起点,我们立足当下,回望来路,就是为了不忘初心、鼓舞信心,坚定决心再出发,走好新时代大学的长征路。”他说。
五年共建的历程,传承红色的基因
据悉,延河联盟设立了联席会、轮值主席和秘书处单位的协同机制。北京理工大学为首届联盟秘书处单位。
当日的大会上,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介绍,成立五年来,延河联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变革创新,打造红色育人共同体。“成员高校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在构建五育并举教育教学体系、深化课程改革、共享优质资源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他说。
张军介绍,联盟高校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这也是联盟高校在新时代不断发展壮大的最大的底色,“过去5年,联盟联合各高校的学科、科研和人才的培养优势,拓展平台阵地,创新机制办法,不断强化资源,探索打通高校协同育人的堵点、痛点,把各个高校的单兵作战,努力转化为协同育人的形态,全面提升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能力。”他说。
在协同育人、科研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上,张军介绍,联盟发布了合作共识,通过联合共赢,进一步凝聚人才培养新动能,探索构建跨校跨学科联培模式,“如我们开展了学士学位交换生、教师进修等交流项目,获批北京市联合学士学位项目6个,再如,我们推进校际资源的共享,通过学生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互派等方式,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创新机制。此外我们通过建设联盟共享的红色育人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动能。”
长征起点再出发,新征程有新任务
于都县位于江西南部,和瑞金毗邻,90年前,中央红军在这里集结出发,开启了长征之路。于都县委书记黄法介绍,“于都县是百万人口大县,千年人文之乡,也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赣南第一支正规工人武装、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都在这建立。近年来,于都县生态养护、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红色产业发展迅速。
作为长征的集结出发点,过去5年中,于都县和延河联盟高校进行了多领域的合作,黄法介绍,“如2022年8月,中国农大附属中学托管帮扶宜都中学,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还在宜都设立了科技小院、教授工作站,为于都县富硒产业等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作出了重大贡献。”黄法说。
钟登华表示,“延河高校联盟在成立5年的时机,重回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将以新时代立德树人再出发为主题,探讨新时代新征程,如何更好发挥联盟合力,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当日的大会上,“延河联盟”还启动了新征程计划,根据计划,联盟将在2024年举办纪念联盟成立五周年“九个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增加一批延安根红色基因高校,举办一场五周年纪念活动,开展一场红色育人文化巡礼,举办一场劳动教育专题论坛,打造一个课程思政品牌、举办一场人才培养专题论坛,召开一次红色文献主题研讨会,举办一场红色思想研讨会和组织一次慕课西行活动。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