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 高考

双一流扬帆,山东高校的“青科大力量”

在即将结束的六月中,报考与招生仿佛成为贯彻始终的主旋律。6月25日16:00时,作为教育大省的山东正式公布了今年的高考分数线,紧锣密鼓的高校招生报考环节就此拉开帷幕。

作为省内高校云集的新一线城市,截至2020年底,青岛共有高校29所,其中本科层次高校16所,专科层次高校12所,开放大学1所,全市高等教育规模初具水平。而在此基础上,青岛再度向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发起冲击:预计在未来将继续引进新的高校校区,力求营造“十四五”时期全市新增独立法人高校5所、高校校区5所以上,普通高校(含校区)数量增至40所的教育蓝图。

透过这宏伟蓝图,我们似乎可以窥见青岛高等教育灿烂明天的到来。而为了向高等教育实力进一步提升的未来致敬,作为青岛本土的强劲学府——青岛科技大学力争上游,在塑造优质教育方面绽发出第一声“春雷”。

优秀的本质总会相互吸引,作为生源质量在省属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的青科大,面对其他省属工科院校里的确有一份胸有成竹的底气。

所以回归到报考本身,比起“怎么报”,我们更多应该关注“为什么报”。因为,比起途径,内涵往往才是认识一所大学最具价值的内容。

厚积薄发,学校建设集众长

说起青岛,自然会提到碧海蓝天和绿瓦红墙。而谈到青科大,就不得不提起橡胶。有着“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美称的青岛科技大学从历史中回流,向前可以追溯到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学校。

在那段尘封已久的奉天历史里,青科大前身经过先后专业调整,承袭了东三省工业类学校传统烙印,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发展为沈阳橡胶工业学校,确立起以橡胶为主的学校核心,为青科大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1956年之后,前身迁入青岛,从东三省来到渤海湾。从此之后,在结合了青岛第二橡胶厂和青岛橡胶相关院校之后,青科大正式成为一所专业化工类学校——山东化工学院,橡胶依然是学院的王牌专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结合青岛并入院校诸多优势之后,2002年,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名字:“青岛科技大学”就此正式出现。从此,青科大扎根青岛,耕耘自我,开始了举办高等教育的灿烂历程。

直至今日,青科大砥砺奋进,在学校规模上形成了青岛、高密、济南“三地五校区”的办学格局,以青岛为轴心向省内扩张。

在师资力量方面,青科大深谙“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时刻关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股以两院院士为首,双聘院士、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国家杰青、优青等专家学者组成的雄厚教学“硬实力”。

而优秀的师资成为青科大学科建设可以脱颖而出的强劲保障,根据青科大研究院官网显示,青科大作为全国首批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共拥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了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法学、艺术学八大门类。近年来,青科大的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等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

从银装素裹的沈阳来到的风景秀丽的港湾城市青岛,青科大并没有丢弃面对严寒酷暑的坚韧不拔。正如校徽之上的轮胎橡胶花纹,青科大秉承一股“橡胶”般的精神,重重压力、层层淬火,只会让自我更加强大,在向前奔跑的道路上,青科大未曾停下。

创新发展,特色学科开新篇

走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青科大不忘汲取新鲜血液,在把握传统优势学科基础之上增加新兴专业,培育优势特色专业,开展整体共建、重点学科专业共建、组建产学研联盟等方式,实现学科优势互补,再创佳绩。以青科大已有49年发展历史的自动化专业为例,在此基础上,依托学校在智能机器人领域长期的科研与教学积累,增添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培育出一批批机器人技术的优秀人才。三年来,相关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各项大赛和山东省科技节各项竞赛,取得了耀眼夺目的成绩:共62人次获国家级、省市级奖36项,青科大的实力早已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青科大“上天入地”,积极在其他领域彰显“科大力量”。例如上天“揽月问星”,与清华、北理工等10家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行星表面精确着陆导航与制导控制问题研究”,用了5年时间构建起了一套火星着陆全阶段自主导航与制导方案,为“天问一号”精准登陆提供导航“路标”,为航天航空事业发展注入来自青科大的“十万马力”。

齐头并进,学校的橡胶相关专业也不落人后,利用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的合作,建设起实验室面积达3000余平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96万元,与功能材料专业紧密相关的实习、实践基地共计13处。正是强强联手,围绕新能源、生物医用等新型功能材料及器件开发提供大展身手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空间。

响应号召,未来重启新征程

走进新时代,无论是“双循环”下的发展新格局大环境,还是青岛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的新机遇,无一不揭示着青科大必将在未来青岛工业、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青科大发展路径上处处可见,面对未来政策大势,青科大早已在行动。应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服务于“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项目,学校依托原有的专业优势,积极打造“新工科”专业,以功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为特色,注重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为国家培养“高起点、接触前沿和多学科综合”的高素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

不止是对拔尖人才有所关怀,对于校园的每位学子青科大都寄予了殷切关爱。其中,千言万语早已化作校徽之上形如一只海燕的校标,寄托学校对莘莘学子的期待:明德笃学、弘毅拓新,“伴矫健的海燕”,不畏风浪,理想的人生,从这里启航!

正所谓“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对于肩负着发展工业、建设祖国重任的青科大来说,前途仍然漫漫,但上下求索的精神永不磨灭,奋斗步伐永不停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