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句家长耳熟能详的“口号”,也牵出了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而实际上,真正的“起跑线”绝不是五岁会识字、六岁能背诗,而是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
今秋开学,德州市启动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明确指出幼儿园要注重基本经验、生活习惯、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等培养,小学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以任何名目开设幼小衔接班。一名小学校长说:“我们希望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是一张白纸,这张纸‘白’到什么程度?就是孩子握笔的姿势都不需要提前教。”
幼小衔接试点启动,明年秋季全面推行
“幼小衔接”是近年来常被提及的一个话题。今年6月,《德州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印发,明确幼儿园、小学在幼小衔接方面的主要任务。
幼儿园需做好入学准备教育,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身心基本素质,大班下学期设立入学准备期,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做好入学准备。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目前,全市共有2个省级幼小衔接实验区,16所省级试点园,16所省级试点校;2个市级幼小衔接实验区,11所市级试点园,11所市级试点校。秋季开学后,实验区、试点园(校)开展幼小衔接活动。
根据幼小衔接实施步骤,2022年春季学期起,将推广实验区、试点园(校)典型经验做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2022年秋季学期起,进入全面推行阶段,全市幼儿园、小学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协同的合作机制,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幼小衔接”的核心是“关键素质”
“幼小衔接”衔接什么?核心词是“关键素质”,重点是一日生活中的渗透教育,和大班下学期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我们充分和小学教师沟通,了解孩子们在步入一年级后有哪些不适应情况,然后制定出每月计划,比如9月份,主要是做好入园适应,同时根据中秋节等节日、节点开展活动,采用儿童剧、绘本阅读、家园共育等方式,让学习渗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园长曹志敏介绍,幼儿园学习不是学习具体知识,而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专注力和学习能力。
另一个重点是帮助孩子们拥有良好的适应力。为此,该园开展“混班”“混龄”教育,每隔一段时间,幼儿园会重新进行一次分班,让孩子们学习社会性交往,这是在简化模拟“小升初”,让幼儿去一个相对新的环境,认识新老师、新朋友。
此外,该幼儿园还注重孩子们独立能力的培养,比如穿衣、吃饭、收拾个人区域等,拥有良好的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打底。
曹志敏特别提出,之前在和家长交流时,很多家长会担心“我的孩子什么知识都没有学,会不会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想给孩子报专门的衔接班,学习拼音写字”。曹志敏说,从教育规律来看,拔苗助长出现明显的“短期效应”,孩子在一年级学习较好,到了二、三年级后后劲不足。原因就是幼儿在所谓的“衔接班”学到一点点知识,但错过了能力培养最佳期,问题暴露后,家长再想回头去培养能力,需要花费双倍的精力。
老师最喜欢孩子像“一张白纸”
“家长们不要焦虑孩子‘零起点’入学,我们希望步入一年级的学生像一张白纸,这张纸‘白’到什么程度?就是孩子握笔的姿势都不需要提前教。”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校长马瑞娟在谈及“幼小衔接”时,同样建议家长们放松心态,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进行知识类学习。
马瑞娟以很多一年级学生会出现的错误握笔姿势举例,提前教给孩子们写字,孩子手部力量不够,对铅笔控制力不足,加之很多家长也不知道如何握笔,孩子写出的字母“a”往往倾斜、瘦瘪,很不规范。而小学“零起点”教学,老师会手把手教给孩子们如何握笔、如何用力、笔画顺序、占格位置。但很多已经形成“坏习惯”的学生,在纠正这些细节时有些困难,甚至有些“坏习惯”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了。
同时,小学教学还在学校环境、师生关系、习惯养成等方面,与幼儿园积极衔接。比如,走进校园,一年级教室内的色彩更加柔和温馨,学校展开一系列培训学习,密切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交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加入一些游戏化和生活化的元素,让孩子们感觉进入小学是轻松活泼且丰富多彩的。
家长应充分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
开展“幼小衔接”,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方案》特别提出要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和学校要及时了解家长在教育上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家长也应建立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合理期望,掌握符合幼儿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家长应为儿童留出自我适应、自我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放平心态、减少因担忧而产生的内心焦虑,相信孩子具备自我成长能力。幼儿自我能力的发展速度不完全相同,家长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家长的包容和共情能力,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很多孩子在进入一个新环境后不适应,回家后可能会哭闹、情绪低落,这都是十分正常的情绪表达,而且会随着时间推迟慢慢缓解。如果家长对这些情绪耿耿于怀,只会加深孩子的焦虑。孩子需要的是释放压力、获得理解、陪伴成长。”马瑞娟说,家长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上学经历鼓励孩子,也可以常带孩子在学校周边熟悉环境,这些行为都会帮助孩子度过不适应期。
此外,家长还要建立合理的情感期待,客观真实地帮助孩子面对和理解未来生活中即将出现的差异,不过度美化学校,和孩子一起做好积极的心理建设,赋予他们面对新环境的力量,使他们从容自信、乐观快乐地面对新环境的挑战。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开设幼小衔接班
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湖滨北路小学在幼小衔接上的一系列创新改革,是德州开展幼小衔接实验区、试点园的一个缩影。今后,德州市教育部门还将组织专家团队,为幼小街接实验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定期调度幼小衔接实验区、试点园(校)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推广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长效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方式,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小学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对存在“小学化”、非“零起点”教学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园长、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同时,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以任何名目开设幼小衔接班,严禁对3至6岁儿童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得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不得组织幼儿参加与小学教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不得代任何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入学考试。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 摄影 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