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崔立慧
“学校党建的落脚点一定是在育人上。”这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营市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史本泉结合多年教育经验提炼总结出的核心观点。正如他多年来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只有升学率的学校是没有品味的,学生不光要考得好,还要走得远,教育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做打算”。
党建嫁接德育,引导学生向美向善
党建工作与学校工作不是两张皮,具体到教师,是爱岗敬业,具体到学生,是与德育工作相嫁接。
东营市一中现有在编教职工519人,其中,在职党员18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7%。党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处处时时体现着先锋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党员教师、先摸教师的带领下,学校涌现出手术后一星期主动要求返校上课、女教师赤脚检查英语听力试音效果的感人事迹,也诞生了教师为学生改裤腿的温馨瞬间。
抓住小契机,引导学生向美向善。
每年毕业典礼,学校邀请门卫、食堂厨师跟校长一起站在第一排,教师节除了给老师颁奖,也给他们颁奖。“食堂厨师每天早晨四点起来为学生准备早餐,表彰他们就是让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史本泉说。
他记得,一年冬天,一位同学发现校园里一只流浪猫在水池里抓鱼跳不上岸了,请他帮忙解救。史本泉把这件事当成学生交代给他的任务,一面催促学生去上课,一面找人救猫。“学生下课可能来看,看看我校长有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我们希望学校教育出的孩子是有爱心的人。如果学生除了分数别的不闻不问,就是教育的失败。”
学校百果园内种植了桃子、石榴等果树,初秋时节,果实挂满枝头。果实成熟后,学校组织文明示范生采摘,一部分送给高三的学生,一部分送给学校的保安、保洁人员。学生们可能直到临近毕业才有机会品尝甜美的果实,而在果树的生长季节,即时桃子落了一地,也没有一个人去摘。德育品牌的打造,是从这一点一滴处开始的。
润物无声的教育,培养出有情有义的学生。2014年,市一中高三毕业生邢思睿奋不顾身跳入清风湖勇救落水女孩,救人后没有留下任何信息悄然离开。2017年,男子发生车祸受伤倒地,市一中高三女生耿敏慧脱下外套盖住伤者,并为其在雨中撑伞,直到男子被送上救护车。
挖掘乡土文化,在历史中找寻爱国支点
党史寓于历史当中,爱国的起点是爱家乡。
市一中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校本化路径,创新开展了“黄河入海——红色文化校本体验”活动。活动由学校历史教师赖声平主持,鼓励学生自愿报名,挖掘身边亲人的英雄事迹,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同学们挖掘出的红色历史故事就发生在东营本土,甚至可能不为人知,寻访整理历史故事的过程,也是同学们建立历史观的过程。
赖声平记得,一位同学找到了家中珍藏的一张于1951年的照片,借此挖掘了自己二爷爷的故事。当他在讲台上分享完这段故事后,动情地说,“我原以为史口镇没什么特别的,但在那之后我再回家,我觉得这个镇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好”。
学生讲了课,颁发证书,仪式感做足。红色文化校本体验课程的目的在学生讲出那句话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截至目前,这样的课程已经成功组织了六期。
作为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史本泉提出在未成年人中开展黄河入海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激发青少年热爱东营、建设东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他的建议,集中展现黄河入海文化的地方课本正在编写,编写完成后,将在小学到高中学段开展系统性授课。他认为,“爱国爱党,从爱家乡、爱市一中开始。有了这套乡土教材,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文化,会很爱自己的家乡的。”
创新“三小”学习模式,党性教育柔性穿插
抓住时机,穿插党性教育。
今年7月1日,市一中组织全体师生在校共同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在史本泉看来,学校的党性教育就应当抓住这样的时机,柔性穿插,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应该知道的,哪些是应该铭记的”。
此外,根据高中节奏的特点,学校率先探索“小时段、小主题、小切口”的“三小”学习模式,有效地克服党员教师工学矛盾的问题,极大地增强了学习教育的实效。立足支部组织架构,创新开展党小组长述职评议,拓宽支部述职评议的外延;结合学校管理的特点,利用学生每周自主活动课,形式多样的开展“党史、国史”等大讲话活动;根据高中学科教育的优势,学校率先建立学科资源库,丰富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时政资源。
从2013年起,高中阶段发展党员的做法不再进行,针对对党组织向往但缺乏了解的学生,学校立足团校、团日、业余党校等3大平台,开展团员青年网上大学习,举办青马学堂研讨,落实五支队伍进校园宣讲,组织学生业余党校。其中,业余党校每年组织一期,每期持续一个月的时长,每班选派三至四名同学参加学习,分专题由党员老师授课,开展党史、党性教育。学生业余党校成为省内高中为数不多的教育品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入党积极分子,被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