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你感受到变化了吗?“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你有什么计划?来看看这些学校的寒假“新玩法”。
青岛市第三实验初中面对首个“双减”后的寒假,以家校互动、社校联动为主线,以“十个一”项目为根本,打造个性化“阅读”“劳动”“健身”功课。学校有机统筹,形式上采用“1+N”分组板块模式,构建以团委学生会引领,以分年级、分班级、分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假期实践活动模式,体现疫情下就近同学间、家庭间、社区间的版图化、小模块、机动性互动,形式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内容上体现“1+3”模式,“1”是突出家校社为一体的红色基因文化、春节传统文化和社会责任文化社会实践,“3”是以整本书阅读与选读、亲子共跳绳等级打卡和“小小厨师”青岛地方菜制作为辅助的特色作业。评价上则采用实时发布、互动互评的原则,学校、班级、各实践组定期推送微信公众号,分享活动参与过程和效果,记录班级建设和个人德育作业集,评选优秀实践作业,提高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崂山区育才学校深入推进“民主教育”实践,充分发挥家、校、社合育力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展了寒假“联动学习成长共同体”建设活动。“联动学习成长共同体”以学生居住区为单位,居住在附近的家庭组成社区联动学习成长共同体,学生自主管理、家长负担监护责任、教师对活动进行指导。用成长共同体的形式,将分散的学生、家庭组织成有序的共同体,统一安排学习、实践活动。如共同体学生可以通过分工进行学做一次饭、录制做饭过程视频、画出心中的美食、饭后家务劳动等一系列连贯性的实践内容和方式。这种联动学习,既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升了学生主体意识,促进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发展,满足了个性化发展需求,又将不同的实践活动组合到一起,同时还能够统一进行打卡完成各项实践作业,让学生的寒假生活有自主、有合作、有指导、有提升,极大地减轻了家长、学生的假期学习负担,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青岛弘毅中学将“双减”政策精神渗透在学生寒假学习和活动设计中,打造由学校引导、家校社共育的“353”学生假期模式。首先学校开启“3”项作业改革:严格控制各学科假期作业总量,设置个性化的如《种子成长日记》等研究性学习作业,重视体验类作业、成长类作业,如团委组织的环保花灯设计制作,既体现学校环保教育理念也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其次学校通过“5”育并举搭建学生活动平台,设计了“强国有我”“冬奥梦”等征文、海报大赛,作业不再局限于书面,而是拓展到了锻炼每日“打卡”、敬老志愿劳动、陶艺制作和美术馆研学等方面,提升了活动类作业的兴趣度和均衡性。最后学校联合家长设置了“3”道安全防火墙,通过家长会和微信公众号每日栏目推送,从疫情防控、安全教育、心理疏导等三个方面给予学生家长及时有效的指导,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青岛沧口学校未雨绸缪,针对学生假期生活安排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统筹规划,明确学生假期生活目标“身心俱发展,学业有进步,品德要增上”,明确学校的指导作用:引领、帮助家长和学生进一步确定假期的意义。各班级召开线上家长会,进行假期生活的全面布置,为家长提供解决孩子假期常见问题的指导,为家校共育保驾护航;精心、精细布置作业,学科类和体育作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分层、分类精准布置,具体、细化到每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清晰的假期生活目标;学校安排线上答疑,一旦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寻求帮助;学校利用关键节点设计实践类活动,有利用春节践行“十个一”的系列活动,有借助春节开展的买年货、贴春联、大扫除等劳动教育活动,有以冬奥会为主题的“我运动,我健康”每日体育锻炼一小时活动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