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大考面前,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果敢,总有一种坚守让人温暖!
3月初,一场抗疫阻击战在青岛打响。根据属地管理工作安排,青岛工程职业学院自3月13日起实行封校管理,全力筑起防疫安全屏障,整个校园暂时变成一座“孤岛”。但“孤岛”不“孤”,学院工作并没有按下“暂停键”,师生们温暖互助,携手同行,书写了奉献无悔、守望相助的骄人答卷。
统筹部署,一线指挥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孤岛不孤’,同甘共苦”。这是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王铨同志在全院疫情防控动员会上发出的号召,涤荡着疫情当下师生们躁动的心。
如何高质量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考”,是摆在青岛工程职业学院党委面前的重大考验。学院党委把疫情防控作为深入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一场硬仗,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统筹安排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师生安全等各项工作,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防线,要求全体师生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举,更要精准施策。为了与学生“同进退”,党委要求领导干部、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迅速到岗到位,实行全封闭管理。党委实行早晚例会制度,每日听取19个部门(单位)当日工作总结,并对次日工作安排进行具体部署。同时,“深入一线、强化落实”也成为学院党委委员们校园生活的精准诠释。“不论早晚,办公楼、学生宿舍、核酸检测现场、教室、机房......你总会看到领导们的身影。”学院办公室负责人邓效昆同志说,“看到党委领导们在现场,我们的心就踏实了。他们不仅仅是领导,也是我们成长的标杆、学习的榜样。”
在疫情斗争第一线,党旗高高飘扬,党委紧靠师生。在这场刻不容缓的战“疫”中,我们早已赢在了“起跑线”。
勇敢逆行,为爱值守
“来之能战,忙而不乱。”这是学院党委委员们对到校工作教职工们的高度评价。
自党委发出紧急动员令号召教师们到岗到位以来,共有168名教职工到校工作。他们闻令而动、挺身而出,火速集结、奔赴学院,迎着晨曦出发,伴着深夜的星辰回宿舍,努力成为4167名在校学生的“守护者”!他们当中有的是双职工全体到岗;有的是不满一岁孩子的母亲主动投入防疫第一线;有的带病在岗,忍受着疼痛坚守工作岗位......
“平时是老师,难时是战士”。这是智能制造学院负责人乔慧在疫情封校期间常常对智能制造学院老师们说的话。面对疫情她身先士卒,顾不上家中年仅1岁尚在哺乳期的婴孩和年迈的父母,带领智能制造学院教师们冲锋陷阵在抗疫一线。她起早摸黑穿梭在学院行政楼、办公室、学生宿舍、核酸检测现场、教室、机房。凌晨1点开会布置任务,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学院工作中,用肩膀扛起责任,奉献着自己的巾帼力量。
海洋财经学院郑俊华老师是学院168位“逆行者”中的一员。早上不到6点,忙碌又紧张的工作就开始了。安排学生核酸检测、教室通风消毒、深入学生宿舍谈心谈话、帮助学生上好网课、参加线上线下会议......深夜1点,他还在统计学生信息、进行摸排。郑俊华老师说,“每天晚上不管再晚我都会去学生宿舍走一走、转一转,跟学生们聊一聊最近的生活琐事,听一听学生们的意见。他们离家在外,家人不在身边,那我就是他们的家人。”
平凡的坚守更显伟大,默默的付出诠释着大爱。到校教职工们为爱值守,抱着“召必来、来必战、战必胜”的信念,为学生撑起了疫情阴霾下的一片“晴空”。
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
如何既阻断疫情向校园传播,又能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学院党委根据实际迅速组建由分管院长、教学服务中心负责人、二级学院和基础部负责人、集备组长四级联动机构,统筹有序安排“线上教学”,保障教学质量。
学院将全部合堂课程改为小班课程,87个班级学生均不超过50人。各班级教室桌椅统一按照6列摆放,两边靠墙单人单座,确保防疫需求。借助学院智慧校园建设的创新发展,学生们通过智慧黑板就能够完成远程学习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应急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机电工程学院时妍妍老师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借助微助教平台,课前发布学习任务,上传趣味性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行学习;课中,她根据学生线上授课的接受程度,有重点的讲授课程内容,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她通过录制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她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互动讨论。课后,她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组织开展探究式学习,确保课程教学高质量进行。
线上教学无法及时动态了解学生学习状态。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师们在线上教学时更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控制以及师生间的互动反馈。李嘉伟老师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线上教学新路子:将信息安全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时事和热点相结合,以“段子”的形式讲新课,以线上课堂思政的形式导方向;为了解决线上实训难的问题,他将班级学生以“战队”的形式进行分组,通过队长监督,队员互助,队员评价等环节,保障了线上实训课的效果和质量。
“不能面对面课堂上课,我们就搭建‘云课堂’,让孩子们远程也能开展学习。”教学服务中心负责人朱晶同志认为,“疫情不是我们降低教学标准的借口”。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一直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予以落实。
强力保障,“硬核”服务
多一份保障,就多一份守护。物资保障和后勤服务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封校以来,学院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统筹、隔离观察、车辆调配、食品安全、卫生消杀和物资采购等后勤保障工作,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后勤保障人员充分发挥“店小二”精神,想在先、干在前。宜周综合楼(水果、零食、美发、超市、打印、西餐厅)、美泽餐厅等基础保障全部到位、正常营业。美泽餐厅、超市食品原材料有序供应,入校后各项物资严格消毒后,才可进入仓库储备。后勤服务中心李树民、王艳两位老师肩负学院防疫重任,高强度工作早已成为常态。自开学以来有时凌晨一两点,王艳老师仍然奋战在办公室解读文件、整理数据、上报信息、落实核酸检测事宜。截至目前,疫情防控办摸排随访人数共计776人次,其中街道酒店集中隔离12人,校内隔离143人次,组织核酸抽检13次,共计抽检5152人次;全员核酸检测4次,实际检测17980人次。
生活服务中心负责人王福刚老师每天凌晨五点就到岗,开始一天的物资采购及备餐工作。为保证师生们的饮食均衡、营养健康,美泽餐厅克服人员紧缺、物资供应等困难,坚持营业30个窗口,强化饭菜质量监控。为了每位同学的健康安全,生活服务中心加大对校园超市供货监管,坚持查验运货人员健康码、行程码、24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并测量体温,采用无接触取货、并对所有货物进行无死角消杀。
在封校期间,转运车辆架起了学院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自3月13日以来,学院公务车队共转运发热、腹泻学生紧急送诊6人次,转运核酸检测样本17车次、共17800余份,运送核酸采集物资7车次、累计20000余份,最晚曾工作至凌晨3点。
抗疫之路不乏同行者。安保队伍上下齐心,迅速响应,铜墙铁壁,尽心尽力地拒疫情于校门外。学院疫情防控安全保卫组负责人于法强说,“安保团队认真落实校园封闭措施,24小时备勤,筑牢疫情防控‘壁垒’。”
志愿同行,初心不改
人群中,有信仰的人是看得出来的,它让人发光,哪怕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学院那些抗疫志愿者们无疑就是那些“闪闪发光的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战疫有我”的诺言。
无论党员还是群众,他们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主动报名,自愿成为防疫志愿者中那一抹亮丽的“中国红”、纯洁的“天使白”。核酸检测现场信息录入、监测现场组织核对人数、食堂疫情防控服务、楼座通风消毒测温、西门疫情防控都离不开他们的身影。
“我是党员我先来”,在抗疫一线每一位党员都在践行自己当初入党所立下的誓言。3月13日,学院发布全体党员教职工动员令,各党支部、广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短短一天时间内报名人数高达80余人。他们分秒必争、昼夜奋战,以教师服务中心陈婧、组织部王杰同志为代表的的百余名党员同志,像一枚枚钉子钉在抗疫一线,以最平凡的姿态弘扬着“大爱无疆”精神。
少年锦时,年华芳菲。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志愿者充分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投身抗疫一线。团委学生副书记姜昊同学组织97名团员青年成立了“抗疫突击队”,校学生会主席孙良震同学组织各级学生会89名学生干部参与学院抗疫,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有人身披白色“战袍”,湿透了衣裳;有人穿上“红甲”,喊哑了嗓子;有人守牢“安全门”,冻僵了身躯......面前再多艰险从不退却,有志愿者们在的现场,就有无数个让人“破防”的瞬间。
19个部门(单位)的通力合作、全力以赴,273名教职工“线上+线下”“校内+‘云端’”的暖心陪护、勇毅前行,4167名学生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谱写了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美丽的“春天的故事。”
虽然疫情还未消散,但我们坚信,疫情无情师生有情,隔绝病毒不隔绝爱。没有一场风雨不会过去,没有一个黎明不会到来!
静待云开“疫”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