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 高考

54岁妈妈考取大学成女儿校友, 被大事宣传, 但谁又能说不是悲哀?

现在的社会很是浮躁,一些本来就不正常的存在,经常被人粉饰而成为正能量,但是深一思考,却又让人感到无语无力,可悲可叹。但是因为是权威媒体在宣传,所以本来应该被提出来的问题都因此湮没而不被人知道。

8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护理专业的新生群爆出,他们一届的学生有四个人还没有进群。这本来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每年都有高考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选择退学。但是这个爆雷却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因为这里牵涉到一个人,那就是广西省的高考疯子唐尚珺。

这是唐尚珺第14次高考,而且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或许是因为他的高考分数并不尽如人意,只有597分,被调剂到护理专业。一个34岁的男子,学一个护理专业,到毕业都已经是38岁了,还会有人要他吗?

考公考编,进国企,年龄的红线是35周岁,他自然是没有了机会。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他能怎样选择呢?恐怕除了复读,再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高考了十四年,他一无所长,就是搬砖,恐怕都坚持不下来吧。既然连搬砖都不行,哪能做什么呢?就是一直复读下去,毕竟今年复读还拿到了8万元奖金,并且除此,还有一些补助和福利——他就是把高考当作一个事业来做,不也是能把自己养活了吗?

唐尚珺的这种行为就被许多人解读为一种励志。但是,这能是什么励志呢?一个人眼里没有父母,没有家庭,没有未来。如果这也能被称之为励志,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心理扭曲或者说是变态。这完全不能被称之为正能量,而应该是被严厉鞭笞的对象。

他现在为什么复读一年又一年,就是因为他已经进入了一种舒适空间里,完全忘记了自我,忘记了自我的责任。每年躺在高考上,不要怎么努力,就这样啃着老本,就能把生活过得很好——这不就是一种精神的懒汉吗?

或许有人说,笔者言过其实,但是看看他的高考成绩:2009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只考了372分,刚过三本线。之后高考分数一年比一年高。2014年,573分,考上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587分,考上了吉林大学;2016年,625分,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是唐尚珺高考分数最高的一年645分。之后考分越来越低,2020年,619分,2021年,591分……

他的成绩在2019年达到峰值之后,可是一年年地下滑,这还不是最明显的证据吗?这样一个躺平的典型,还有什么励志的存在呢?简直就是侮辱了励志两个字啊!

而8月21日又有一个励志的典型被曝光出来——山东潍坊潍城区盛安家园小区54岁的潘喜梅在2022年高考考入了自己女儿的母校——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为了女儿的“学妹”。

54岁考上大学,并且还是女儿的母校,这确实是两个不错的新闻点。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意志,确实应该大书特书——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时候学习都应该被肯定——这也是一种意志力和自强不屈精神的彰显啊。就像潘喜梅自己说的:“梦想不分年龄,只要有梦就去追。”

但是,笔者却认为这样的连篇累牍的报道,没有多少的必要。

首先,五十多岁的人考上大学还能有谁聘请他呢?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五十多岁你考进大学,等到毕业就快要退休了,有哪一个单位会聘请你呢?绝对没有。难道这个单位专门聘请你,不是为了工作,就是为了给你养老的吗?没有哪个单位会蠢到这样的地步吧。

其次,这是对大学教育资源的浪费。大学的学位是有限的,你占用了一个,就必然有一个正当年的学子被你挤出局。这不是很残忍吗?并且,你就是大学毕业了,还是没有人聘请你,这是不是对高校资源的再次浪费呢?

最后,这种高龄进大学有几人能做到呢?你必须闲着没有事情做,必须做到衣食无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的备考当中。现实的语境之下,多少人被生活的压力催逼着,做不到这一点。

并且,她就是拿到了大学文凭,也不能说什么励志,而只能说是利己,因为让他们扬名了啊,而他们能对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呢?可想而知吧。

因此,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更不值得大力宣扬,反而应该加以抨击,因为她把正当年的学生学位给占了啊。

亲爱的读者,对于山东潍坊潍城区盛安家园小区54岁的潘喜梅在2022年高考考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被媒体大事宣传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