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小涵通讯员陈增光
近年来,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党委不断改革创新,接续奋进,持续健全完善德技并修、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育人机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技能扎实的教师队伍,师生征战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学院办学成果丰硕喜人,培养质量蝶变跃升。
(学院选手周新东(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项目中获得金牌)
蹄疾步稳求创新
彰显特色育人才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江北水城——聊城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全日制技师学院,已有近60年的历史。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1000人,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8000人次。
学院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提质增效、特色鲜明、管理精细、打造品牌”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加快对传统专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强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3D打印技术、智能网联、智能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建设,构建了“传统专业+特色专业+新兴专业”的现代专业体系结构。
在办学实力方面,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拥有一支由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教师、世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所领衔的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共463人。其中,一体化教师占专业教师80%以上。学院建有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检测、新能源汽车、健康养老、焊接技术、电气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物流技术等10个实训中心和2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56个一体化教学专业工作站。
紧抓机遇强谋划
干事创业勇争先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围绕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工匠精神为根本,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六”战略,深入实施“强院十大工程”。
全面落实“一二三四五六”战略。“一”是建设集全国示范性技师学院、国内一流高技能培训基地和全国文明单位“三位一体”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二”是坚持特色发展和品牌办学的核心理念;“三”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四”是发挥好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评价、就业创业服务等主要办学功能;“五”是抓好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专业建设、高素质管理团队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六”是全面提高产业契合度、校企合作度、就业满意度、行业认可度、师生认同度、社会美誉度。
深入实施“强院十大工程”,即扎实推进办学条件提升工程、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程、高层次专业建设工程、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工程、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工程、学院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建设工程、高品位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和党建强基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融合贯通,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办学特色更加鲜明,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全国示范性技师学院、开放式多元化综合性的高技能培训基地和全国文明单位。
“产教训”融合培养
“政企校”协同发展
学院办学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先后建设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建筑金属构造和汽车技术两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建材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入选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山东省技工院校“特色名校建设项目”和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校项目建设单位。此前,人社部在《光明日报》刊发专文,将学院“中英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训”试点项目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在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学院担任全国邮政行业、建材行业、城乡建设行业和中核集团、中色集团、徐工集团、荣盛集团、鲁西集团、中通客车、祥光铜业等多个行业企业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平均每个骨干专业有3至5个固定合作企业。同时,大力推进“综合型产教融合省级示范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构建“产教训”融合培养、“政企校”协同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
学院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课程思政,深入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建立了与世界技能大赛衔接的技能竞赛常态化机制。多年来,培养出“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十大劳动之星”“山东省优秀青年技工”等一批优秀学生;11名选手连续五届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1枚金牌和5个优胜奖;在首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2枚铜牌和1个优胜奖。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深受企业欢迎。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定当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技工教育,为党育好人,为国育好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