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樊舒瑜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上世纪曾给出一个经典论断。他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若干年后的这个初冬,谁也不会想到,雅斯贝尔斯的这个论断,会随着山东理工大学一纸“泡芙秘方”的刷屏而被赋予新的注解:教育本就应该是,无论你问我什么,我都会倾囊相授。
而今,山东理工大学“泡芙秘方”的余声仍在,围绕上述注解的讨论也在更大范围内发生。
“泡芙秘方”走红
11月的最后一周,山东理工大学毕业生陈欢收到了一份来自学校食堂的冬日温暖——泡芙。
这是来自学校第三食堂的熟悉的味道。这份暖心泡芙,来自数日前山东理工大学官微平台的一则发文,“学校准备了1000份泡芙送给学生们。”
一切的起因,源自数日前山东理工大学投诉建议平台收到的一个非投诉问题:后勤管理处老师,你们好!想问一下三餐二楼的泡芙怎么做的(尤其内馅)?泡芙的忠实粉丝,马上要毕业了,怕毕业之后吃不到。
面对这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提问,山东理工大学后勤管理处饮食服务中心对泡芙详细制作方法作了暖心回应。
在这份回复中,无论是饼皮的制作还是馅料的调配,山东理工大学都毫无保留地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这份回复还暖心写道:制作方法提供给你,希望母校味道常伴你左右。
之后,校方283个字的暖心回复,被网友截图发布到各大社交平台,引起一众好评。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注意到,山东理工大学投诉建议平台不仅这次全程分享了泡芙制作方法。在此之前,这个平台还对学生们提出的辣椒油、小酥肉、牛肉板面等制作方法作出过回复。
各种“秘方”走红,山东理工大学也随之出圈。
“作为学校的服务者,学生有所求、有所问,我们必须尽力满足。”山东理工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杨嵩先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看到有学生在接诉即办平台上问泡芙的制作方法,学校饮食服务中心便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发现,山东理工大学接诉即办平台今年4月正式上线,其建设初衷,是为进一步拓宽师生问题建议反映渠道,及时高效解决师生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全面了解掌握师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
在山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邓昌亮看来,近期刷屏的“泡芙秘方”仅是学生和有关部门交流互动的其中一个具体体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获知,在11月25日召开的由校党委常委和后勤管理部门参加的一次内部例行会议上,山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胡兴禹表示,“泡芙秘方”走红网络,说明学校接诉即办平台工作很好地发挥了问题建议反映渠道的作用,对饮食服务中心及时回应学生诉求的做法,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频繁出圈
显然,这绝非仅仅是一场关于“泡芙秘方”的简单对话。
事实上,这并非山东理工大学的首次出圈。在此之前,毕业生魏思宇跪别母校、学校毕业典礼上学生唢呐展演等就已先后在各社交平台上爆红。
而山东理工大学的频繁出圈,似乎也早就有迹可循。
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明确提出,高校要把倾听师生建议需求作为办实事的“第一步”,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网络征集等渠道,找准师生的困难事、烦心事,针对性提出排忧解难的具体举措,努力把好事实事办到师生心坎上。
落脚到“我为师生办实事”上,山东理工大学在2016年的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推进后勤服务多元化、管理工作精细化、服务工作人性化、运营工作经济目标化,努力提高支撑服务能力。
2022年被山东理工大学确定为“学校作风建设年”。
山东理工大学物业服务中心在一次工作汇报中表示,自“作风建设年”行动以来,中心紧盯“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22年工作要点,坚持把师生方便不方便、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了评判工作的标准。
而今年,则是山东理工大学确定的“开拓进取年”。
胡兴禹在学校党委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明确表示,要结合学校实际,重点转变六个方面工作作风:调研要深,反对浅尝辄止;行动要快,反对不作为、慢作为;谋划要细,反对粗枝大叶;标准要高,反对自降标准;要求要严,反对自我放松;做事要“实”,反对口凭空谈。
今年6月,山东理工大学再次提出坚持“五个突出”。其中,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破解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对照中央和省委提出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认真听取师生的愿望和呼声。
步履不停,一切仍在继续……
上述种种可见,山东理工大学频繁出圈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学校“我为师生办实事”背后的成果显现。
软硬逻辑
教育竞争力日趋激烈的当下,衡量一所高校实力强弱的指标越来越多。
事实上,“软实力”已经成为高校竞争的新焦点——通过提升“软实力”,高校能够获得更多的“软资源”,同时吸引更多高质量学生和优秀教师,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而“软实力”最终指向的便是高校综合实力最突出的表现环节——学科建设水准。
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政府共建的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最近几年,山东理工大学就接连获得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优秀单位等称号。
尽管在某些层面取得一定突破,但山东理工大学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举例来说,山东理工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是山东省农业工程领域唯一的“泰山学者”设岗学科,是“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山东省重点学科,学科下设的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车辆工程学科也是山东理工大学的特色学科。该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山东省第一批重点学科,也是学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之一,2009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学科,“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连续三届遴选为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学科。
根据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在22所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校中,山东理工大学排名第11位,位列山东省第1位;而在141所设有车辆工程专业的高校中,山东理工大学排名第53位。
而对比省内同层次高等院校,青岛理工大学的车辆工程专业排名在39位。
虽然排名并不能说明一切,但在高校竞争力持续增长的当前,唯有不断突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山东理工大学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学校力争五年内在学科建设工作方面实现新突破,形成“雁阵式”学科体系,学科梯队布局更加完善。其中,优势特色学科达到国家一流水平,全球排名前1%学科达到5—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达到8—10个,力争进入省一流学科“811”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显然,这是面向未来的一个宏大的目标。
接下来,“软实力”已经爆火的山东理工大学,在提升“硬实力”上还会拿出怎样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