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 教育资讯

破除共育“堵点”, 校家社共育看“潍坊样本”

记者秦国玲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更是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和重要切口。12月12日,记者从潍坊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潍坊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潍坊市从2002年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经过20余年的实践探索,历经了“唤醒普及、标准化与规范化、个性化与特色化、共建共治共享”4个发展阶段,逐步建立起“党政主导、专业引领、课程推动、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市域一体化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运行机制,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其他地区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提供了全面、完善且可复制可借鉴的成熟模型。

破解了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潍坊市建立起了高效运行的组织保障机制,先后成立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家庭教育科等专责组织机构,统筹推进全市工作;在学校建立家庭教育总协调员和“家长驿站”,在社区设立教育服务岗和教育协调员;组建市县两级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厘清部门协同育人职责,解决了协同育人统筹协调不够、缺乏统一组织体系的问题。

破解了协同育人制度标准不完善、工作不规范的问题。校家社协同育人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在有的地方工作开展随意,质量难以保证。为此我们先后出台《潍坊市家长课程标准》《潍坊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创建标准》《潍坊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建设标准》等一系列工作标准和制度文件,建立一年四次八课时的家庭教育课时标准,其中14项标准获国家标准委认证。

破解了协同育人指导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针对全国面上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无专业化队伍、专业化指导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立了300多人的全国知名专家资源库,组建起集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志愿者服务4个层面的梯队式、专兼职结合的本土团队,每年开展家庭教育素养和指导服务能力提升全员培训,不断提升队伍协同育人能力。

破解了家长学习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够的问题。针对社会上家长学习资源鱼龙混杂、不成体系、甚至有悖科学规律的问题,我们建立了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线下开展普及、选修、专题多类别课程,于2005年就研发出家长课程读本《牵手两代》,构建了家长课程五步教学法,确保家长课程落到实处。线上开发“幸福路-中国家长移动学校”(APP),根据家长关注教育热点定制课程“菜单”,家长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泛在化学习。

破解了协同育人氛围不浓的问题。长期以来,家长和社会对教育不够重视,协同育人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为进一步凝聚育人共识,联合宣传部、文明办、妇联等部门,开展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宣讲活动,“爱家”“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书香之家”等品牌,编写《中国的传统节日》《我说我的家风家训故事》等书籍,每年参与家长超过80万人次,以活动为载体鼓励引导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

破解了协同育人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为保障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可持续发展,建立了立体综合的评价保障制度。从督导评价、家长满意度调查、评先树优奖惩、示范引领、巡课视导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激发育人主体工作内驱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