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 教育资讯

青岛教育故事 | 老师的爱和智慧温暖求学路

今年,青岛市教育局与青岛日报社联合推出“青岛教育故事”栏目,记录身边教师微小却彰显职业精神的故事。活动启动后,陆续收到学生和家长提供的线索,本报记者据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一年多陪伴孩子通勤

去年9月,崂山区书院学校(超银崂山校区)的老师周尚坤接手了四年级一班。学校开展课后托管服务,报名通知一经下发,就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但班里的女生石艺雅没有报名。面对老师的询问,女生说,自己要坐公交车回家,路上单程就得一个半小时。如果上完托管再走,回家太晚。

“咱们大人每天通勤3小时都觉得辛苦,何况是四年级的孩子。”周尚坤与石艺雅的家长沟通,得知这个孩子来自多子女家庭,从小独立,自己上学、放学。孩子的懂事让周尚坤心疼,老师的责任感告诉她,要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让艺雅参加课后托管吧,我开车回家,顺路把孩子送回去!”周尚坤做出承诺。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艺雅成了周尚坤的“小尾巴”。放学路上,老师会和她聊聊学习情况,聊班里发生的小故事。有一次,艺雅说起自己晚上失眠,原来,孩子放学后在教室等老师下班,这期间因为无聊,她会小睡一会儿,影响了晚上的睡眠。于是周尚坤会带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读物,让艺雅写完作业就看看书,也会多带一些零食,让艺雅垫垫肚子。

老师的“顺路”让艺雅可以节省一个小时的回家时间,学习生活更加从容。但其实,周尚坤送孩子需要绕一段路。今年秋季学期,周尚坤调到了六年级级部,不再教艺雅了。艺雅妈妈给周尚坤打电话,感谢老师的付出,表示不能再麻烦老师了。周尚坤说,她只是调了班级,不影响继续送孩子回家。“那一刻我流泪了,遇上好老师是我们全家的幸运。”凌晨4点半,艺雅妈妈发出长篇朋友圈文章,讲述这个温暖的教育故事。

无数次尝试,触动一颗心

教育是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是一棵树的吟诵唤醒另一棵树的歌唱。这句话读起来充满诗意,但真正做起来却是百转千回。

上一学年,崂山区海尔路学校老师刘晓敏接手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位男同学:开学不久,因不写作业被老师叫来谈话,他双手紧握,双眼通红瞪着老师,剑拔弩张的气氛把其他同学都吓哭了。

刘晓敏开始留意这个学生。她发现,这个孩子对于非学习类的任务非常积极,比如帮班级倒垃圾,帮老师去办公室拿书,乐此不疲。为了拉近距离,刘晓敏经常找他当班级事务的小助手,过了一段时间,又试探性延伸到上课提问。刘晓敏选择在课堂气氛轻松热烈的时候,假装用轻松的语气提问他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虽然老师充满期待地注视着他,可他又露出了一脸抗拒的表情,课堂氛围瞬间降到冰点。

一周之后,刘晓敏开始了第二轮试探。她试着用更柔和的方式、更包容的态度去接近这个孩子。联系家长和上一学年的任课老师,了解学生过往的表现;课堂上,在气氛热烈、同学们都开怀大笑的时候,刘晓敏微笑着跟他眼神交流;他所在的小组表现好的时候,给小组集体加分;发现他在同学中比较有威严,就让他做纪律督察员……

终于有一天,刘晓敏在清点班级作业时,看到了这个学生的名字。交作业是件很平常的事,但对这个男生来说,实在难得。刘晓敏瞬间红了眼圈,她收了收情绪,把孩子叫到教室外面。“老师知道你很久没有交作业了,虽然老师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一直很难过。今天看到你的作业时,老师心里真的很开心。”刘晓敏握着学生的手说这句话的时候,眼泪竟不自觉地滑落下来。她惊喜地发现,男孩的眼眶居然也红了。那一刻,两颗心触碰到了一起。

我们还在继续收集教育故事。读者可将故事概况和联系方式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或在“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和“青岛教育家”微信公众号留言。期待在您的讲述中发现更多教育过程中的师爱光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赵黎)

青岛日报2023年12月18日8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