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秦国玲通讯员蒋庆栋
今年以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育魂、育心、育行”主题,通过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等,积极探索多元育人模式,沉浸式、全景式育人场域逐步构建完善,学生全面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思想铸魂
强化思政育人感召力
学院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主基调,明确课程思政价值导向,注重强调“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挖掘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素材,涵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价值追求,推动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格局。
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积极探索构建“五位一体”思政教育模式,即以提升教师能力为基础、以强化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为手段、以优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丰富教学资源为保障,不断深化思政课建设。同时,持续深化“多元融合”课程思政,充分挖掘专业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对接好社会需求、行业需求、人才需求,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培养环节、浸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全方位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建筑施工技术》《高等数学》等课程进入省级“课程思政”研课会决赛,面向全省高职院校展示,《航空安全管理》多门课程获评潍坊市课程思政精品课程。
坚持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同频共振。牢固树立“大思政课”育人观,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互动,提升育人实效。线上建成在线开放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魅力劳动》等主流政治文化在线互动网络课程,包括省级金课1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1门,市级金课2门,院级数字化共享课程2门。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带领师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资源成为师生实践教育的“生动课堂”,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贡献青春力量,在山东省职业院校“职教生心中的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潍坊市“新时代新青年新使命”大学生宣讲比赛中获三等奖。
人文润心
提升文化育人凝聚力
学院秉承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担当,创新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学院特色相结合,协同融合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红色文化、职教文化,增强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发展优势,引导广大学子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小切口”做活传统文化教育“大文章”。立足潍坊丰厚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培养德技双修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落小、落细、落地,找到抓手、找准切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到校园文化之中,发掘凝练区域特色文化、名人文化以及校史、校训、建筑、景观等蕴藏的文化资源,通过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潍坊历史文化名人命名校内道路、非遗技艺传承培训、品读经典等活动,从学生看到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具体事情入手,文化感染力得到释放。同时,开展“齐鲁诵经典·筑梦向未来”中华经典朗诵、“匠心传承,纸艺拾趣”非遗文化剪纸、“古韵幽香,诗词朗朗”中华诗词大会等活动,引领学生健全人格,厚植成人成才根基。非遗“双创”最新成果中,“传统古琴制作技艺创新”重点实验室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非遗传承创新教师团队”入选省黄大年式教室团队,建成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
“巧路径”做实培育能工巧匠“大主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合力之一,学院将办学历史、治校理念和区域文化融入当代高职教育发展需求,凝练出独特的“立身立业立志”文化育人品牌,厚植德技并修的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文化沃土。学院持续完善“校企协同文化育人”机制,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理论体系、实训实践体系和师资建设体系等,打造文化与实践“知行合一”的育人体系,打造一支由优秀企业家、优秀校友、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管理干部等群体组成的多元文化育人队伍,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学院联合歌尔股份探索首创的“三段递进式‘歌尔匠造人才培养模式’”入围全国50个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典型案例,该模式在歌尔股份与全省高校的校企合作中被大力推广。
笃行砺能
激活实践育人生命力
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学院在实践中持续推进“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与“大思政”格局融合,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识国情、知社会、解民情,坚持把育人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知识、强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服务+专业”出亮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和特色专业优势,优化“服务+专业”的优化思路,赋能社会实践的长效性、多样性、有效性。学院与青州等周边地方团委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挂牌实践基地,打造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双青”社会实践计划,即面向乡村的乡村振兴“青动力”计划和面向城市的社区服务“青志愿”计划。结合教师教育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凤凰艺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等二级学院的特色专业,面向青春助苗行、航空科普、文化艺术进社区、电商培训等十余个项目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等,覆盖人数达6000余人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融入度与参与度均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需求”与“大学生实践”的双向奔赴、形成“基层治理”与“青年成长”的双赢格局。在潍坊市高校“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现场推进会上作相关工作典型发言,多支社会实践队伍活动被省教育厅等报道。
“服务+品牌”提质效。持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管理,结合结对服务地实际情况,激励各二级学院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并根据专业分布、团队类型、项目特点支持服务项目品牌化、机制化,大批青年学生成为“志愿汇”注册志愿者,团员注册率达到100%,电商助农、服务国防建设、关爱幼儿成长等志愿服务形成长效化、常态化,“金晖助老”“牵手关爱”做实做优形成特色品牌服务,敬老院、希望小屋、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多年连续开展,2023年学院组织两次“无偿献血”活动,2000余人次参与累计献血量70余万毫升,获“山东省无偿献血组织表现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延拓阵地
集聚网络育人亲和力
加强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学院积极构建融媒体传播矩阵,通过“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探索增强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亲和力、吸引力、说服力的有效路径,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热点阐释,聚焦时事有态度。学院全面整合网站、纸媒、新媒体平台等资源,通过机构优化、流程重塑、平台再造等,以媒体矩阵占领网络主阵地,聚焦师生关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以有“态度”的作品为坚强支撑,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育人环境。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全省高校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居前列,连续多年获评“山东省最具影响力教育政务融媒体”,入选“山东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围绕热点,先后组织千余名师生参与《我在潍工祝福祖国》《奋进!向着2035年的美好祖国》拍摄录制活动,全国职教活动周期间制作的《小种子大梦想,潍工服务乡村振兴》系列视频,引起社会和师生的强烈反响和认同。
网络作品创作,心系师生有温度。学院始终强调师生在网络育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由“文本传播”向“人本传播”的理念转变,在“互动”中凝聚价值共识,不断扩大优质内容产能以回应师生关切。学院积极动员学院师生参与宣传工作,建立了以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专职骨干人员为基础,以各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新闻宣传工作负责人、责任人和百余名学生记者组成的专兼职新闻宣传工作团队,学院官方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推送作品千余条,多篇文章被山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山东教育发布”等平台全文转载或采用,其中《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从课堂沉到田间地头》被“山东教育发布”全文刊发,反响强烈;《60天,3470单,17350元,7000公里,为这位大二学生点赞!》《超然开幕!票选最美方阵》《学院师生再登央视舞台》等单篇阅读过万,《潍工日出,别有一番风情》获“山东教育融媒·泰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