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建设教育新高地,围绕“聚、引、育、用”全面发力,做强引才“磁场”,厚植育才“土壤”,提升留才“温度”,方能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质量提升“聚”人才。按照“编制和岗位总量管理、人事关系集中管理、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要求,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同学段之间、城乡之间学生规模变化,以及生源数量、班额数量等情况,统筹分配、调整,激发编制管理使用效益,鼓励建立校内竞聘、片区竞聘、跨片区竞聘、区内竞聘等多种形式的竞争上岗和统筹调剂相结合的教师资源配置模式,建立竞争择优、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让编制和岗位“动”起来!
多措并举“引”人才。名校长、名师作为“稀缺资源”,已然成为各地、各校竞相追寻的“香饽饽”。引进名校长、名师等优秀人才,不断配强教育资源。筹划组建国企平台统筹名师名校长引进、午餐午休服务、教育教学培训、教育资源合作等板块业务,做强引才“磁场”,优化“留才”生态。
团队进驻“育”人才。人才不仅是助推教育发展的“软实力”,更是推动教育提质提速的“硬支撑”。聘请教育创新专家团队,通过理念提升、专题辅导,精准对接、分片帮扶,办学诊断、专业评估等形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精准对接薄弱学校、薄弱学科,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开展分片帮扶,加强日常引领。组织专家团队对区域学校定期开展办学诊断、专业评估,发现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办学成果及时共享。
盘活队伍“用”人才。人尽其才,则百事俱举。抓好教师队伍“领头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通过同区域、同层级和跨区域、跨层级教师交流,鼓励名师、城区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到农村去,带去优秀的教学理念和经验,通过职称评聘、“区管校聘”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等,激活教育的“神经末梢”,为基层教育和管理注入活力。着眼“选优、配强、严管”三大重点,全力打造能上能下、有为有位的教体系统干部队伍。在“选”字上下功夫,创新干部选拔方式,把素质好、能力强、敢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盘活干部队伍发展的“一池春水”。在“实”字上下功夫,抓好教科研队伍建设,明确教研部门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等“四服务”角色定位。强化服务意识,打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助推多元化教育生态快速形成。发挥名师长效辐射带动作用,做到人尽其才。
人才是“内力引擎”,提升留才“温度”,方可助推教育持续发展。加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对优秀教育人才的奖励力度,支持各类教育人才改革发展项目,持续增强教科研水平,有效带动学校和教师迅速提升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