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 > 教育资讯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 他们这么说——

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记者黄莹莹聂新宇)5月30日,2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学院专家、企业家以及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齐聚江苏省太仓市,探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的实践。

本次研讨会由太仓市人民政府主办,太仓高新区和中德合作研究中心承办。

半个多世纪以来,“双元制”教育被视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蜚声全球德国制造背后是“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源源不断的向德国工业输送高技术人才,国内很多职业院校和高校引入了双元制教育模式,并进行了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

与会嘉宾围绕“‘双元制’教育在促进产教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以及如何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和“产教两方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挑战”展开研讨。

因地制宜根植本土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霄飞介绍说,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太仓,为满足德企用人需求,太仓2001年开始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探索实施多个成功的“双元制”学徒培养模式,满足了不同类型德企的个性化人才需求。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历经学习借鉴、模式重构、健全体系、标准融合四个发展阶段,太仓打造了“双元制”教育的“太仓模式”,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太仓经验。苏霄飞认为,“太仓模式”孕育于太仓深厚的德企土壤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会指导、学校主动的作用,建成一套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模式,不仅保证了企业用工需求,而且已成为太仓市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此外,太仓还成立了江苏省太仓双元制教育研究院。该院研究员张建忠认为,研究院能发挥智库作用,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想、新的思路、新的方案。

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田元训介绍了该校基于潍坊市产业发展实际,对产教融合混合制、园区化办学模式进行的有益探索。维视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睿认为,职业教育学生具有实践应用领域优势,企业针对不同岗位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针对具体生产要求为学生量身定制了多种培养方案。

直面挑战破解难题

研讨会上,多家企业代表也表达了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困难和痛点。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产教融合总监李高峰表示,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该公司多年来在探索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过程中主要面临两个困难点:一是学校课程内容跟不上智能制造和精密制造产业升级的变化,需要对毕业生进行一到两年的二次培养;二是经过培养能胜任岗位后,人才流失率较高。

山东省潍坊市产教融合研究院院长田元训认为,目前产教融合领域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服务产教匹配的机构规模小、数量少;二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本较高;三是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国家产教融合优惠政策;四是职业教育模式仍停留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专家们认为,德国“双元制”模式本土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益探索。李高峰表示,人才培养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双元制”模式中,企业作为主导方,可以通过多元参与、联合办学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内容和过程,打造政企校多方参与的产教融合平台,为当地院校和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同时建立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学生成长体系,激励学生提升技能及职业素养。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苏霄飞表示,行业协会在产教融合实践过程中保障企业利益方面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他以太仓欧商会(TRT)为例称,TRT作为汇集上百家欧资企业的行业协会,致力于为投身于产教融合事业的企业提供保障,包括行业薪资透明、制约恶意“挖人”行为等,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太仓的落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