茁壮君说:
要不要补课?
直面这一硬核难题,近日,曹杨二中校长、上海市历史特级教师周飞给了家长一个全新视角,观察家庭教育、观察社会问题、观察孩子。
周飞的答案是,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生命成长的规律,清楚各学段家庭教育的重点,用对力,自然事半功倍。
在他看来,面向未来的学习,应从死记硬背到自省反思,从孤军奋战到主动合作,从埋头苦干到实践中学,从反复操练到活学活用。未来将属于那些具有独特思维、与众不同的人,更看重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信息整合的能力。与此同时,课程的重心也不再是知识获得,将回归到人格塑造、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家长要注重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应时而教、因材施教,发现天赋、点燃智慧。
曹杨二中校长周飞曹杨二中校长周飞:历任上海市曹杨中学历史教师,普陀区教育局高中科副科长(主持工作),晋元高级中学副校长,普陀区教育局局长助理、副局长,市教委基础教育处副处长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把握好教育节奏
“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培训机构的广告正赤裸裸地贩卖焦虑。
讲真,现在补课现象愈演愈烈,抢跑严重。不少孩子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加入“学科补课大军”。周飞指出,这不是教育体制,而是家庭教育观念出了问题。
周飞认为,当下人们对教育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性问题折射到了家庭。
中国近几十年迅速崛起,不少人通过自身奋斗迅速实现了阶层的跃升,自然也希望下一代拥有比自己更高的未来,然而,当社会发展进入平稳期,家长应该也随之调整心态,这也是一种境界和格局。
到底要不要补课?周飞先给出一剂“镇定剂”——“我干了30年,最信奉教育规律,应时而教,这很重要”。
教育是有节奏的。按英国教育家、哲学家怀特海的观点,人的心智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儿童—小学—浪漫期—自由
青年—中学—精密期—纪律
成年—大学—综合期—自由
怀特海曾说,儿童一开始接受教育就应该体验发现的乐趣,从小被强行灌输知识,结果会使头脑僵化、思想呆滞。0到12岁,需着重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反对大量训练,强调自由。
而12岁到18岁是一个人逻辑思维形成、奠定知识体系的重要时期,需用大量的训练将规则、定理融进孩子的血液,所以强调纪律。因此,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伏案学习,适当训练,勤奋苦读是应该的。
再经过一段时间,身体发育逐渐成熟,理想逐步明确,到了大学,人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自此进入第二个自由期,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奋斗。
那理解了心智发展规律后,家长们具体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呢?
来看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的总结:
学前阶段—安全稳定的情绪、建立基本安全感
家长关键词:养育与陪伴
小学阶段—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
家长关键词:榜样与示范
初中—自我认同与悦纳、情绪管理与调控
家长关键词:尊重与沟通
高中阶段—健全人格的养成、树立理想和志向
家长关键词:支持与引导
学前阶段家长最要紧的是注意孩子的安全感,所以,周飞并不建议孩子高中之前就选择寄宿生活。
而他认为,小学阶段尤其重要,家长要花很大的力气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是直接关系到后续是否需要陪读的关键。“浪费这个阶段,后面就苦不堪言,不可收拾。所以让孩子爱上学习,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生活习惯特别重要。”
初中阶段的特点是,孩子生理发育迅速而心理发育迟缓,两者落差使得孩子容易叛逆。但周飞提醒,逆反期其实是人格成长中的重要节点,家长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孩子才能真正成长。
到了高中强调的理想和志向,也是周飞所看重的。他说,如果格局太小,只想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孩子的前途有限,而拥有远大抱负,才会走得很远。
发现孩子的优势智能
要不要补课?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补课是否有利于提高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呢?
周飞说,衡量标准很简单,要适应未来高科技及密集知识环境,需要两个能力:快速学习(quick-learner)和终身学习(life-longlearner)。“毫无疑问,补课对这两者都有伤害。”
林语堂说,度过闲暇的方式最能了解一个人。而空余时间如何安排,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在补课的长期操练过程中,孩子没有空余时间自己安排,导致最大的问题是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家长有个大问题——看不得孩子闲下来。”周飞以自身经验祭出家庭教育的秘籍,“家长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能力(效率),培养学科学习兴趣(方法),拥有终身学习品质(能力),那以后不管做什么都会很好。”
由此,他的观点很明确:按儿童发展规律和教育节奏来说,幼儿园、小学并不需要学科的补课,到了初高中如果确实有需要,可针对实际需要决定。
另外,周飞提醒家长,有一件事比补课重要得多,那就是“发现天赋、点燃智慧”。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界颇受认可。
他提出,每个正常人至少拥有相对独立存在的8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省认识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和人际智能。
没有人是全才,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天赋,然而,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发现。
英特尔传奇CEO安迪·格鲁夫写过一本书,名为《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其中指出,所有成大事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做自己有天赋、最擅长的事。
歌德说,谁如果能够为自己与生俱来的才能而活,那他就由此找到了最美好的人生。而在未来,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也并不容易。那么找到天赋就更加重要。
这其中,周飞建议家长,首先要仔细观察孩子,也要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热爱,同时,参考基因优势,因材施教,针对优势来培养孩子。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最美好的人生”,周飞说,“那就要承担起发现孩子天赋的责任,这是比补课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