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 闯荡上海神秘失联, 找到时已成丧失记忆的流浪汉

近年来,经常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这句话就是真理吗?其实每一句多数人眼中的真理都有它的适应语境,不能绝对的以偏概全。

理想和现实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有偏差,也叫遗憾。就像这位上个世纪的北京理工大学高材生,后来却沦落为一名街头的流浪汉,那么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 高考状元姚远

我们说的这位高材生名叫姚远,1971年出生于湖北。十八岁的时候他是所在市的高考状元,别人眼里的天之骄子,最终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上个世纪那个年代大学生少之又少,一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承载了许多人的期望,一份大学文凭的价值与现在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九四年,姚远顺利地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因为他在本科时期优异的成绩及表现,一毕业他就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走了,成为了一名科研人员。每日的工作就是负责科学研究,这在当时是其他人眼里望尘莫及的职位,是别人眼里的“铁饭碗。

然而姚远不这样觉得,或者说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可以更精彩一些。研究所的工作固然稳定,但是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大都相似,也没有什么挑战性,这和自己曾经期待的肆意人生有着天与地的区别。

其实姚远所面对的问题,与我们今天经常在网上看到的话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诗与远方”。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生活不那么满意,在网上看到别人的生活恰好就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于是就勇敢地去追求诗与远方。却从不设想自己能否承担失败的后果和风险,自己是否具有与那种渴望相匹配的能力。

二 、上海谋生之路

毕业九年后姚远最终选择辞去安徽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稳定工作,打算去上海寻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在他眼里上海有更多的机会,也有更多的选择。

姚远去上海谋生的时候,正值市场异常繁荣的时期。姚远又是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自己辞去大集团的工作到这儿来肯定不能找个比原来更差的工作。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投递了几份简历,去面试了几家上海有名的企业。遗憾的是没有一家企业有录用他的意向,姚远投出的简历全部石沉大海。

姚远选择继续在上海挣扎,一边流浪一边找工作。他始终不相信,自己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学历在上海找不到一份令他满意的工作。天不遂人愿,姚远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没过几年正好赶上了金融危机。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比他优秀更多的人都在面临失业的风险,姚远又一次失去了工作。

在上海找不到工作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姚远又是一个自尊心颇强的人。想到如果就这样回老家,要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以及亲戚们的风言风语。姚远怯懦了,他没有回家的勇气,自己也觉得不甘心。

人生就是由无数的选择组成的。上一个选择错了并不意味着没有修改的机会,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人生航向,或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毕竟未来永远未知。

但当年34岁的姚远,似乎没有这样想过。经济拮据的他开始了在上海的流浪生活,想着找到工作就好了,可这一流浪就是12年。

三 、流浪生活的终止

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上海开始全面采集人口信息,全面排查流动人口。当时的姚远因为十几年的流浪生活,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

在其他人都带着口罩避免聚集的时候,人们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街上独自徘徊。好心的市民拨打了报警电话替他寻求帮助,但姚远总是居无定所,民警们为了找到他费了不少功夫。

最终民警在一所空置许久的拆迁房里找到了姚远。当时的他手里拿着一个白色的大袋子,里面装着他捡来的杂物。他的头发长到脖子下面,看出来很久没有洗过,身上裹着看不出原本颜色的衣服,还破了几个洞。

民警问他叫什么、从哪里来。对于民警询问的信息,姚远只是摇头,他的脸上是如同婴儿一般不谙世事懵懂的表情。民警们猜测着,这位老人是不是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之类才会导致失忆。于是他们把姚远送去医院治疗,另一边开始着手调查他的真实身份。

调查的结果震惊了每一位民警,他们眼中失忆的老人,居然是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们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让一位意气风发的学霸,变成了如今食不果腹、风餐露宿的流浪汉。

姚远被送进医院后得到了悉心治疗和照顾,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渐渐恢复了神智。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和经历,想起了自己来上海的原因,以及自己那阔别多年的父母。

像是做了一场梦般,姚远在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从一位青年变成了半百老人。父母也不似从前模样,变得白发苍苍、步履蹒跚。见到他们,姚远终于落下了悔恨的泪水,后悔于自己当年的倔强。

姚远流浪了12年,他的家人也失去了他的信息12年,但12年间他们一直没有停止寻找姚远。他的父母花光了自己的积蓄,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再见到儿子一面。

四、 总结

今天的世界是广阔的,我们尊重每个人的梦想和执着。但同时我们自身也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人生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由别人来定义的。所以我们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只要努力让自己活得快乐一点就好了。

姚远选择去上海没有错,像今天每年也有无数的毕业生涌去北上广,加入打拼的队伍里。但我们一定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能正确认识自己或许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优秀,终其一生我们最终只是要与自己和解。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十二年可以失去呢。姚远失去的日子,是他追不回的人生,也是他的父母失去的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