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全国学生拿到高考分数,开始填报志愿、选择大学的时节了。
我们国家这么大,大学这么多,不同地方的学生,选择大学的意愿的差异还是挺大的,尤其是南方学生之于北方高校,以及北方学生之于南方高校。这就是大学的区域性差异。
除了北大清华,属于绝对的全国性高校,全国人民都很认可之外,其实很多其他地方的高校,都有一定的区域性,或者说地方性。
比如上海的复旦交大,在很多上海人眼中,那是并不比北大清华差的存在,很多当地的高分考生,其实是可以进北大清华的,但是他们不少人都选择了复旦交大,而不是北清。当然,这倒不是说上海很多本地人不认可北大清华,而是觉得复旦交大同样很好,在本地上大学更方便。
但对于非上海的外省市的考生,如果能进北大清华,则往往并不会选择复旦交大,即便是高考分数相对稍低,只能进北大清华的不太好的专业,而可以选择复旦交大的好专业,很多外地人也宁愿选择前者。
再比如,广东考生,有时候他们的高分学生宁愿选择中山大学,而不是复旦交大,也不是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因为在广东当地的很多人眼中,除了北大清华,中山大学最好。
事实上,南方学生通常更认可南方的大学。比如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85名校,在南方学生的眼中,认可度就很高,往往仅次于复旦交大,而这些学校在北方考生的眼里,认可度就要相对差一点。
同理,北方的学生通常也会更加认可北方的大学一些。比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等985名校,往往都深受北方考生的欢迎,而在南方考生的眼中,则认可度也要相对差一点。
当然,这种差异性也仅仅只是泛泛而论,很难进行量化,其中的道理,倒是显而易见的。大体上说,人们都有一种更加认可隔自己比较近,自己相对比较了解的名校的心理,而对远方不太了解的大学,就不是那么认可了。
所以,我们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需要十分注意这种差异性,并且合理运用这种差异性,尽量避免"扎堆",或许还可以捡漏。
比如,北方考生报考南方的大学,就有可能捡漏。像东北地区的考生,报考四川的西南财经大学,最近几年都出现了很幸运的捡漏考生,因为当地报考的人很少,使得西财在东北(尤其是吉林省)的录取线明显偏低,甚至还出现过“断档”的情况。
同样,南方考生报考北方的大学,比如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都是很好的学校,但在南方一些省份,比如广西、贵州等地,录取线就相对较低,其实道理也是一样的。
总之,高考志愿填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结合学校、专业、地域等综合考虑,要对考生的区域性差异的心理有一个认识,并在实践中运用好这种心理带来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填报出高性价比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