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高考

高考失利, 只能选择复读吗, 不, 选择插班生考试性价比会更高

高考失利,无疑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尤其是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或者填报志愿出现失误的学生更是如此。

通常情况下,这些学生也能上大学,但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都不能令人满意,是接受现状还是直接选择复读,这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面临的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

但如果学生最终能被上海的高校录取,那么,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无疑是十分幸运的,因为他们除了复读以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好的选择。

那就是参加插班生考试。自2000年开始,上海就开始举办了插班生考试。坐落在上海的高校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在内的所有985,211高校都招收插班生。

任何在上海全日制一年级的本科学生(并不限定上海本地户籍),只要完成第一学年学习,成绩合格,都可以参加插班生考试。

只要报考目标高校的插班生且被录取的正式学生,从录取的二年级开始学习(部分高校从大一开始),享受和正式高考招收完全一样的待遇,包括学籍,毕业证和学位证等。

毫无疑问,这对那些在高考失利未能被理想高校录取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给了他们再一次选择名校的机会。

和复读相比较,插班生的优势是极为明显的,无论是对学生或者家长来说,即使不是最佳的选择,但至少是最稳妥的选择。

l 插班生考试和复读面临的压力不同

复读生需要承受什么样的压力,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复读是一条孤独的路,复读更是一条重新证明自己的路。

作为已经失败过一次的考生,本来就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某种意义上,复读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考试,一旦再次失败,对学生的打击将会非常大。

只有那些高考确实发挥失常,且高度自律的学生,才有可能在复读中获得成功。甚至可以说,复读的每一天都是煎熬,对考生都是折磨。

插班生完全不一样,学生已经进入高校,等同于已经有了保底,即使插班生考试失败,也不会对现状有任何影响,和复读学生面临的而压力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l 插班生考试和复读考试的难度不同

复读生面临的考试和高考完全相同,也是6门科目,即使新高考模式上,小三门有效时间为2年,但对于复读生来说,很多地方依然需要复读生参与全部科目的考试。

在新高考模式下,很多学生在高三甚至只需要面对4门科目的考试。复读生一年面对的是6门科目的考试,这个压力比高考还大。

而插班生不同,插班生无需参加高考的考试科目,一般情况下,他们只需要参与2门学科的考试即可,比如理科考高等数学和英语

无论是高等数学还是英语,都是大一学生正常的学习科目,并不会占用考生额外的时间去复习迎考,对大一的学习几乎没有任何的影响。二者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l 二者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完全不同

众所周知,复读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任何复读生,至少在时间上需要耽误一年,甚至远远不止一年。

任何一个复读生,都必须依附于某个复读学校,不然考生会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更无法获得来自学校和老师的助力。

一般而言,复读一年需要花费的代价基本都在5万以上,这已经是相当保守的估计了。当然,那些依靠复读挣复读学校奖励的学生这里不予讨论。

插班生则完全不一样,对于插班生来说,基本没有任何额外的开销,他们的花费和正常的大学生并无任何区别,不增加任何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l 插班生的竞争对手

插班生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和高考相比较,插班生的竞争明显要低一个档次,原因很简单,顶级的学霸都早已经进入了名校。

插班生考试,是对高考失利,却又对名校有执着追求的考生一次补救的机会。本质上,这些学生面临的竞争对手基本都是同一个级别的学生。

顶级学霸已经进入了理想高校,不参与插班生的竞争,也有部分考生会安于现状,放弃插班生的考试,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个选择。

这些现象导致了最终参与插班生考试的学生,质量不可能达到一流,数量也相对有限,真正有志于插班生考试的学生,面临的竞争其实并不大。

写在最后:

很明显,从性价比来看,插班生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面临的压力也完全不同,对学生基本不会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

当然,插班生考试也并非十全十美。就目前情况来看,只有上海这一个地方举办插班生考试,原因不明,或许是上海有众多的一流高校,教育资源较为丰富。

其次,招收插班生的高校,并非所有的学科都会向插班生开放,一般而言,招收插班生的专业相对而言不会太热门。

比如,2021年,复旦大学插班生招生计划中,文科专业给出了汉语言,历史学,哲学这3个专业,不算太热门,但也绝对不算冷门。

插班生不能转专业,专业上相对受限较大,这也是插班生唯一不可避免的遗憾,在这点上,确实不如复读自由度更大。

总体而言,插班生对于高考失利的学生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失为是一种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