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
随着2021年高考的结束,现阶段各高校都已基本完成了招生,有的考生因为一分之差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也有的考生仅凭四五百的分数“捡漏”985高校。
对于新一届大学新生来说,能以运气“捡漏”考进985高校固然值得庆祝,可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近年来部分985院校“招生断档”的现象。
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985高校的招生断档的情况相比以往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1年“985高校”招生翻车,投档线最低“444分”
中山大学:双一流名校投档线仅比一本线高1分
中山大学是首批国家“双一流”大学,前身为国立广东大学,其生物学、工商管理学都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今年的陕西的投档线令人大跌眼镜,444分的投档线仅比陕西本科线高一分,这个分数可以说是相当的低了,和普通的一本院校比都显得有些低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在贵州遇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都是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这样一所实力强劲的大学在贵州的录取分数仅为534分,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上海交大:国内排行前五的大学“翻车”广州
今年的上海交大也在广西翻了车。最低投档分仅为517分,虽然与当地一本线487分相比已经有了30分的差距,可与上海交大的名气相比还是有些不尽人意。
厦门大学:南方之强接连两地“爆冷”
厦门大学江苏省录取分数仅为365分(总分480),河北省录取分数为576分,这样的分数对于厦门大学这样的高校来说属实有些低了,南方之强的名号也因此变得有些牵强。
“985高校”招生频频翻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985高校招生遇冷常态化,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别考生的梦想,可频繁断档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思考一下。
综合多个层面因素考量,之所以985院校会招生断档,往往和以下因素有关系。
Top1: 院校名气过大,名额少,考生望而却步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名气太大有时也会有坏处,学子们经过三年苦读后,高分考生人士很少有人愿意再复读一年,毕竟如果复读一年高考“翻车”就得不偿失了。
这种情况下,上海交大这种世界名校就会因为往年分数线过高,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不少人为了完成自己的大学梦,他们会选择更有把握的学校报考,结果是上海交大也难免遇冷。
Top2:专业过于冷门,就业难,考生另寻他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三学子已经不满足于考上名校这一点了,考上自己心仪大学的同时,选取的专业同样重要。
一个好的专业可以让你还没毕业就被大企业“预定”,而冷门的专业很有可能毕业就是失业。
过去那种“清华再垃圾的专业也是清华大学”的盲目崇拜心理早已被现实所击溃。即使是再强的名校,冷门的专业也难免会遇冷。
Top3:大类招生不靠谱,问题大,考生难以接受
针对于冷门专业招生难,一些高校另辟蹊径。
例如中山大学在2021年的提前批招生中,将相近的学科、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学科合并,按一个类别招生,计算机大类里竟然有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考生看到了难免担心自己报考了计算机,入学后却学了土木工程。这样不合逻辑的归类,徒增了考生的担忧,导致考生犹豫再三只能另谋他处。
面对“985高校”招生断档,22级的考生可以吸取经验,报考时“灵活掌握”
今年的报考不论好坏已成定论,可今年考生所遇到的985院校招生断档的问题,可能明年依旧会出现。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提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会开始考虑就业前景,考得好只是奠定了选择的层次,而报的好有时更能决定自己的未来发展,因此22级的考生可以合理吸取经验,报考时学会灵活掌握。
如果考生只是想读名校,可以尝试报考名校中的冷门专业,捡漏的可能性相对会高一些。
如果专业不好就业,可以通过转专业、考研等方式加以改善,毕竟有“211”、“985”背景的毕业生还是很受欢迎的。
考生想学热门专业,如果分数不是很有优势,不如稳妥一些,报考自己更有把握的学校。
写在最后
无论是通过报考冷门专业“捡漏”名校,还是放弃名校选择热门专业,都是追求梦想的一种方法,自身的能力才是未来就业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自我,才能离梦想更近。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发表见解,共同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