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双减, 眼光放远一点, 不要一门心思只盯着补课

双减进行时,充斥在家长耳边的,总是又有哪家机构倒掉了。

前两天上海的启文教育也卷铺盖了。

这家机构也成立20年了,五角场的老字号了,就算不是上海滩的头部教育机构,也是脖子教育机构,说倒就倒。

现在的机构就是这样奇怪,没倒掉的机构,接着奏乐接着舞,一副天下太平的模样。

顶多调换课时,从周末换到周中,家长问起,总是信誓旦旦:我们不受影响的,你们放心续费好了。像我们这样有能力又有资质的机构,不多了。想要报名的多得要命,都排队等着呢。

家长们也是头大,不交钱怕娃没地方上课,交了钱怕血汗钱打了水漂。

谁知道这些昨天还在劝人续费的机构,第二天会不会人去楼空呢?又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面对机构的不安定和倒闭潮,按理说除了在机构充了钱的,其它家长应该对其避而远之了。

但是如果你去各个群,各个论坛蹲一蹲,就会发现这一波痛惜机构的还不少。

好多家长都是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啊,机构倒掉了,以后去哪里上课啊!自从补了课,娃腰也不疼了,气也不喘了,一口气考前十都不费力了,现在哪能办啦?

机构跑路了,我只能撸起袖子自己上了,天天要和小祖宗battle到底,哪有力气上班啊?

还有人因为担心老师撂挑子不干,索性多续一点费。(胖友,你是记吃不记打啊,卷款跑路的机构辣么多,会有人因为收了你的钱,就走慢一点吗?你当你交的不是钱,是千里追魂香咩?)

最搞笑的是有家长说,既然机构只能周一到周五上课,那我索性给小孩每周请假一天不去学校得了。

(这位脑子里进的水可能更多一点。补课就是传说中的加餐。照道理吃了正餐之后,再加夜宵,现在为了吃夜宵,饭都不吃了可还行?而且什么学校可以一周请一天假啊?每周都请一天假,又用的什么理由呢?大姨妈也不过一个月才来一趟。)

这倒让我想起阿q正传里的赵太爷,连个举人都还不是,一听皇帝老爷倒掉了,比老佛爷都难过得紧,捧着一根辫子宝贝得不行。

如今机构要倒了,千千万万从业者还没吭声,家长先哭着喊着没地儿上课了。

拜托,摸着你的银行卡余额想一想,年年给机构上供的钱,要是都存着,吃香的喝辣的,干点啥不好啊?

有人嫌钱多么?

补课,也许对部分娃管用。但全民补课的用处肯定就没那么大。

君不见大多数偏科的小孩,都是拼命地区补瘸腿的短板学科,但是补来补去,最后就没见几个能把弱势科目补成优势科目的。

我这两天看了一个华二小孩和一个衡中小孩的自述,颇有感触。

华二小孩说他们班有天生的牛娃,也有硬鸡上来的娃,后者无论如何干不过前者。而且硬鸡出来的娃,经常会感到心理压力巨大,老想当逃兵。

当然了,客观地说,没有补课,这些娃根本上不了华二。问题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人花了钱补课最后连水花都没见一个呢。

不是老有新闻说父母砸了几十万,上百万,娃的成绩才提高了几分的。

要学的小孩补课才是有效的。不要学的小孩补了也是白补,换个地方做白日梦罢了。

过度的补课也会伤害孩子的内驱力。

衡中的一个状元就曾直言不讳,自己是衡中的反叛者。衡中那种地方,就是校内补课的老祖宗,对于没有内驱力的小孩,用外驱力也要逼着你往上走。

这个状元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她对于早上强制跑操,午睡翻身被记过这种纪律要求很不屑。在衡中学习过程中,她一直在反抗。因为心知学校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她曾一度以不学习来反抗学校。

一直到高三,她才醒悟,学习说到底是为了自己。为了反抗学校而不学习是很傻的行为。

最后她考上了北大。

但是她们班的班长就没这么幸运了,他从高一到高三,一直是维护学校秩序的那个。学习成绩也很好,冲击清华北大的料。

临近高考,也许是学习压力太大,他买了一只烧鸡在宿舍里吃被抓到。那只鸡是真香,学校的惩罚也是真重,记过、全校通报、叫家长。他的家境并不宽裕,为了一只鸡,父母不得不花了3000元路费赶到衡中。

这件事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后高考就没发挥出正常水平。

表面看这些都是纪律问题,实际上都是pua学生和洗脑。本质上都是前置工作,让小孩服从学习,服从补课。

所以说补课这事,分寸不好把握。越是高压有时候越适得其反,越是逼着孩子学习,没准越叛逆。用不学习来反抗补课的还算好的,就怕遇到脑子犯轴,直接自残的。

家长的眼睛不要光盯着补课。不要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没有补课,天不会塌的,孩子不会变坏的。该上大学的还是会考上,不是那块料的反而还省钱了。

双减的关键要看公立教育的质量和中考高考改革的方向

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近日北京发了一条公告,要加强干部教师的流动。

北京向来是中国教育的高地。北京打响了第一枪,上海还会远吗?教改向来是先北京、后上海,然后全国。

这是一个信号:教育要均贫富了。

在以前,学校和学校之间就像一个个小堡垒。大家暗中都较着劲,拼生源拼升学率。校长相见,分外眼红。一个个暗搓搓地背地里搞点教研成果,全都藏着掖着。弄点题库跟宝贝似的,卷子上直接印着内部资料,不得外传。

现在好了,骨干教师流动起来了。教学经验不得流动起来吗?题库和课件不得流动起来吗?

说到底,学校好不好,得看老师好不好。再好的学校,摊到一个素质差的老师,家长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反过来学校硬件再差,遇到温柔有耐心,愿意在孩子身上费功夫的老师,就是孩子的福分了。

公立学校的教学水平经过几轮流动,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到那时候,家长就会发现,补习机构学的那些不过是些蝇头小利,公立学校教学质量抓起来才是硬道理。

与其大费力气提高夜宵质量,不如把正餐吃饱吃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