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 > 教育资讯

北大院长质疑上海学霸:“牛娃”表现很优秀,但人生方向在哪里?

看到一篇文章《北大院长面试上海学霸:他们就像一个模子打造出的“家具”》,深有感触:没有梦想和目标的孩子,成绩再优秀,也迷茫不幸福,小学时该做的工作,千万不要拖到高中甚至大学

北大院长:学霸就像一个模子打造的家具,孩子的梦想在哪里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去上海面试学生的时候,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学生们个个光鲜亮丽,成绩优异,艺术特长突出,获创新奖励无数,热心公益,仪态万方,出口成章......综合素质很高。他们如此完美,但是履历却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

他们只知道机械地背诵面试台词,却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向人展示真实的自己,也没有想过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他们在上小学前,都曾经有过各种梦想,比如成为科学家、宇航员、飞行员等等,但是上学后,却千篇一律地按照父母规划的轨迹成长。

上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国外镀金……

又有多少孩子能像机器一样完全复刻一帆风顺的人生轨迹呢?即使真的让父母如愿以偿,考上了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又能怎样?他们却一下子感觉很迷茫,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了,接下来做什么?

“牛娃”表现很优秀,但没有梦想的人生并不幸福

北大魏坤琳教授曾说过,给大学生上课发现,太多孩子学习很优秀,但并不开心、不幸福、没有自我,因为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家长的教育方向就错了。

这个问题太现实了,很多孩子在上学前踌躇满志,有远大的梦想,畅想着未来美好蓝图,整个人看上去都发光。

但是上学以后,我们就没有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绩,给他灌输各种升学思想,增加他的心理压力。

随着学龄的增长,孩子的眼神逐渐游移,失去了原有的光芒。每天为作业奔忙,对考试成绩耿耿于怀,脸上笑容一点点变淡,再提起儿时的梦想时,早已淡忘。

孩子们只能为了所谓的前途,接受各种培训,心不甘情不愿地完成各项活动,磨平了原有的棱角。都成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人,没有个性,没有自己,没有梦想。

这样的孩子,即使考试成绩很优秀,考入名牌大学,也只是帮父母达成心愿,并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导致痛苦迷茫。

让孩子找到梦想、树立目标、自己把握人生方向

秦春华院长认为,教育的价值就是唤醒孩子醒后再难过的潜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内驱力比外部强加力量大的多。

在小学、初中,梦想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到了高中选科的时候就会特别明显。选科要结合未来职业梦想、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如果孩子没有早做准备,没有打好基础,选科时就非常为难。

如果孩子从小学起就有梦想,知道为实现梦想做什么准备,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优势特长,到高中选科时就顺理成章。

像儿子从小就喜欢科技,学机器人、学英语、打造物理优势,到高中选科时,根本不需要我们参与讨论,理所当然会选择物理、化学、地理这些理科,会自发地进行学习。

如果孩子有梦想、有目标、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们只需要简单地告诉孩子,为了梦想而努力,时间交给他自己就好了。

三步走,引导孩子找到人生梦想

怎么引导孩子找到人生梦想呢?在这里分享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分为三步走,请收好。

第一步,发现自己的爱好:

列一张清单,自己喜欢什么、特长是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和家人一起在点滴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才能,一些不起眼的日常小事,也是闪光点满满呢。

第二步,和梦想进行关联:

找到自己的爱好以后,发散思考,找到每个爱好对应的职业。比如喜欢看电视,将来可以做节目策划、收音师、导演、摄像师、播音员等等。

第三步,为梦想努力:

有了未来梦想和目标以后,思考一下自己目前需要做的事情。比如想要从事电视相关行业,将来要考传媒大学的某个专业,这些专业需要学习什么科目、什么特长,现在就要有针对性地努力。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因为梦想激励自己,目标明确,动力十足,不需要父母的唠叨和督促,未来规划非常清晰,内心富足,不会迷茫。

结语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本该都有梦想、有目标、有追求、有动力,可是我们的教育方向错了,一味追求学业,批量制造相同的孩子,而忽视了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但是,只有孩子有梦想,才有内驱力。所以,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了,千万不要忽视梦想教育。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